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科技创新开启桐乡“五水共治”新模式

桐乡“五水共治”装上科技引擎

2018年06月28日 08:5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周玥 通讯员 吴东吉

  我市境内河道以运河为轴线向两侧逐级分支,纵横交织,池塘水漾点缀其中,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300余条。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如今创新之风已劲吹桐乡。而装上科技引擎的“五水共治”工作,更是开启了智慧治水的新模式,助力我市勇夺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出动“空中河长”

  科技治水治出新面貌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无人机,除了能航拍,还能干点啥?桐乡市治水办给出的答案是,巡河,当“空中河长”。

  就在前几日,“空中河长”在洲泉镇水北港附近“转悠”,把捕捉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工作人员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中,河道情况一目了然:北亭桥北河流转弯处西两百米河道中有渔网,河岸两侧有垃圾。

  “启用无人机巡河后,无人机从更高的视野、全方位洞察各条河道的情况,从而解决传统河道巡查耗时长、费人力、低效率等问题。”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无人机就像一只“天眼”,既能现场实时观察河道环境和水质变化,又能将周边的养殖场、水面漂浮物、排污口、违章建筑等情况“尽收眼底”。

  眼下,桐乡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无人机巡查系统平台,定期对包括市镇两级河道和精品河道在内的水域进行水质、河岸垃圾、河岸违建等方面的巡查,以便快速处理改进。

  近年来,我市把治水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治出了城乡新面貌。而治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自我市开展“五水共治”及剿劣工作以来,科技成为桐乡治水的一大利器,在选用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等常规治水手段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无人机巡河、配备曝气装置合河道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启用微信公众号督办系统、建设管网GIS系统、引入管网探测机器人、完善规模化养殖场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建设等,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

  治理从单一到多元化

  智慧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当互联网遇上监测,水质情况便能确保实时掌握。这个月,乌镇市河的“天眼”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正是依托互联网科技,实现对市河区域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全天候的可视化监控。”乌镇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通过在主要河道设置水质无线监测站,实现PH值、高锰酸盐等的同时检测,并集成GPRS无线通信功能,连接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实时掌握水质情况。

  去年,市水务集团还搭建了智慧管网管理平台。该平台囊括分区计量系统、高层供水管理系统、水厂自控系统、在线自动采样系统、供排水GIS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自动化系统。

  截至去年底,智慧管网管理平台已录入污水管网330多公里,供水管网2290公里。集团监控中心对各生产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全年监控到各类故障225次,大大提升了“五水共治”工作推进的精准度。

  另外,通过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建设,桐乡全市1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现已基本实现养殖污染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监管,大大强化了农业源污染治理。全市还有不少河道都装上了自动化曝气装置,达到为河水充氧、净化水质的效果。

  不仅如此,不少镇(街道)还利用管网探测机器人,深入管道对雨污水管网进行“侦察”。

  “从最初的单一河道治理到现在多元化治水,桐乡通过科技助力,逐渐走出了一条‘智慧治水’的新路子。”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接下来,我市还将结合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APP),加强治水综合指挥平台建设,2018年度计划在市级以上交接断面及市级以上河道设置移动“天眼”,建立监控网络,并继续开展“无人机河道巡查”项目,并纳入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APP)。

  此外,充分发挥治水“专家医疗队”作用,引进先进治水经验,运用科学治水技术,实现科学智慧治水。


编辑:潘霞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