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怀念四世同堂过端午

2018年06月13日 08:4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永治

  时近端午节,我又一次缅怀先后去世还只有一年多的父母亲,尤其八年前在老家四代同堂过端午的往事重上我的心头……

  我的老家在大麻镇上。那年,父母都已过了米寿之年,但身体尚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唯因二老故土难离,故居难舍,便当了“空巢老人”。那时,我在某单位做一点文字工作,也算是退休后发挥“余热”吧,故而只有节假日才回家探望年迈的双亲。我的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有空才能去看望他们。

  2010年端午节,连调休有3天假期,小儿子一家从甬城回来探亲,在桐城工作的儿子和禾城工作的女儿,也都回到了二老身边,全家十余口人,承欢膝下,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

  这一年,恰逢“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隆重登场。在嘉兴市经济繁荣和端午节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大背景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有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这年端午节之热烈,可谓史无前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直播赛龙舟、裹粽子、巡游表演等。其间,零零落落随意离座,尤其子女们争着掌厨,进进出出,但一坐下来,就围在老人身边,即兴聊天,大家你一句我一言,无拘无束,彰显亲情,非常融洽。

  民谣云:“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那次,在嘉兴举办全国龙舟赛,竞争激烈,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看得不亦乐乎!尝读北宋著名词人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其中写到“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竟似专为此次龙舟赛而作一般,难道古人真能够在时空隧道观看不成?具见宋代划龙舟的传承与如今如出一辙,而此词填得绝妙,素为我所十分欣赏。

  过端午,吃粽子。这可是一道“重头戏”,而我家却是买现成的,有“五芳斋”、有“真真老老”的,什么馅都有,方便。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商家早已做足了从选料、品种到包装的功夫,更使嘉兴粽子名闻天下。有位文友所填《长相思》云:“汩水谣,秀水谣,端午遗风千古昭,粽香万里飘。”

  那次吃的咸鸭蛋也买现成的,几乎个个蛋黄流油,味甚可口。按本地风俗,端午要吃“五黄”。在我家的餐桌上,黄鱼、黄鳝、黄瓜应有尽有,别的菜肴亦颇为丰富。这在寻常百姓人家,一般都是做得到的。

  过端午,最快乐的是孩子,有吃有玩气氛欢。孙女纾言、外孙女舒文一般大,那时分别在甬、禾两地读小学,难得一起回到老家,既有小天井在内,又有开阔的道地在外,姐妹俩一忽儿逗乌龟玩,一忽儿掘蚯蚓,窜进窜出更是忙个不停。餐后,又缠着老太太说从前的童谣:正月踢毽子,二月放鹞子,三月清明做圆子,四月看蚕采茧子,五月端午裹粽子……

  按风俗要插艾叶、挂菖蒲,但在小镇上兜了一转未见有售,故以桃枝、蒜头代之;唯独雄黄酒缺如,则代之以啤酒,儿辈要驾车连淡啤也不能喝,似乎有违端午传统饮食之习俗。但我以为,芸芸众生嗜好不同,只有各随其便,才能使节庆气氛更加浓厚。传统节庆原本各地风情各异,大体上像个过端午节的样子即可。而具体到各家各户,则似宜有所变通。譬如我家,当时孙辈都已读中小学了,那些借助虎威之类的东西当然免了。上街去难得看到有孩子头上画王字、穿虎头鞋、佩香囊的,能提醒人们已经到端午节了。

  那年在大麻镇过端午节,电视机里不间断播出的节目,充分展示传统民情风俗,意义非同凡响。我家四世同堂,欢乐祥和,其乐融融。如今,父母都以近百岁高龄离世,自然规律无法抗拒,那年的欢乐只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