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桐乡人的读书传统(上)

2018年05月14日 08:33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夏春锦

  现在的浙江省桐乡市由原来的崇德、桐乡两县于1958年合并而成。崇德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桐乡县则肇始于明宣德五年(1430),与其他县相比,建县时间虽不算太早,但自宋代以降,文脉承传,芸香悠远,读书、藏书、著述蔚然成风。历史上因读书治学而远近闻名者,以科举而仕进者代不乏人。对此《光绪桐乡县志》总结说:“士专举业,比户弦歌,科名盛于他邑。素封家四壁图书,绰有先进遗风。”而在说到桐乡的民风时,又指出:“桐邑,古吴越之疆。泰伯辞让,夏禹勤俭,兼而有之。慕文儒,尚农务……”可见千百年来,崇尚读书、勤于农耕的耕读传统一直就是桐乡人的雅好与风尚。

  对于耕读传统,桐乡先贤在理论上有自己明确的提法。被后世尊称为“理学真儒”的清初理学家张履祥曾就此做过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耕读相兼”的主张。他强调“读书是士人恒业”,“惟有‘耕田读书’四字,子孙可以世守”。他视耕读为“农士家风”,认为两者“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因此,他在教育子弟时要求他们“虽肄诗书,不可不令知稼穑之事;虽秉耒耜,不可不令知诗书之义”。这是在强调读书重要性的同时,又重视稼穑之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识义理,免饥寒,使家风不替,可谓善述焉”。张履祥于同治十年(1871)被从祀孔庙,一跃而成为全国读书人的楷模,其“耕读相兼”的读书观对地方的影响可谓深远,流风遗韵一直延续到现在。

  将耕读作为家风,其影响在文化世家中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两宋时,就有莫氏与徐氏均因读书而成就家族的辉煌,其中尤以莫氏为典型。北宋太学生莫琮于建炎年间定居崇德,有子五人: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因家教有方,五子均先后登进士而成名臣。莫琮又有女嫁陈氏,生三子:之纲、之经、之纯,亦俱登进士第。莫氏家族的传奇,千百年来,被本地史志反复描述传扬,遂成为本地书香门第的典范之家。其后明代有贝氏、王氏、吴氏、吕氏,清代有俞氏、汪氏、冯氏、陆氏、董氏、蔡氏、徐氏等,多是三代以上的读书世家。从这些家族中走出来的读书人,有些成为国之栋梁,留名青史;有些则诗书传家,名震文坛艺林。不少人在各自的领域多所建树,甚至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官学与私学

  古代桐乡人的读书之路大体是沿着官学和私学两条道路交错并进的,教育遂成为历代培养读书种子最主要而有效的方式。官学以县学为主,崇德县县学始创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桐乡县县学在明宣德五年设县之初就同步创建。县学以儒家学说和经典为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科举考试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封建王朝实际需要的读书人才。县学因是政府所办,由于具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坚定的政策扶持,始终成为古代桐乡地区士子读书求学的主要门径。自宋至清,桐乡市境内产生了大量的举人和进士,以乌镇为例,即有举人167名,进士65名。此外桐乡历史上还出现过两位状元和4位榜眼,更有莫氏“五子登科”等士林佳话,“科名蔚起”之说绝非虚言。

  官学之外尚有私学,私学的初级阶段当属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更能代表桐乡读书人自觉的读书意识。读书人家大多先由父母长辈开蒙,一般人家则送入私塾,由塾师启蒙。清初时吕留良就曾于祖居的友芳园开办家塾,亲执教鞭,还订立了颇为严格的《梅花阁斋规》。晚清时学部代理大臣劳乃宣告假还乡,莳花种菜之余,亦于学稼堂亲自教子侄辈读书。幼年丰子恺最早进的也是其父丰鐄开设的私塾,成为父亲的学生后,开始阅读传统的蒙学经典,其艺术启蒙就来自父亲讲解的《千家诗》上的木版画。桐乡历代就有延请塾师到家中坐馆和名师设馆讲学的传统,据地方史志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黄门侍郎许安仁回语儿乡设馆授徒。清初的吕留良更是先后聘请黄宗羲、张履祥到家中坐馆。张履祥则一生坐馆为业,从23岁起曾先后应聘到海盐何家、崇德吕家处馆,时间长达40余年。张履祥处馆之余还撰写了《澉湖塾约》《东庄约语》等著名学规,以及《答颜孝嘉论学十二则》《训子语》等教育著作,成为一代有名的教育家。

  更高级的私学则来自民间设立的书院,最早可从宋代说起。传贻书院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桐乡境内最早的书院,其前身是辅广开办的传贻堂。辅广曾于绍熙五年(1194)至临安向朱熹问学,深得赞许。后朱熹被权贵排斥,理学被斥为伪学,就在朱熹备受冷落之际,辅广却变卖家产,奔赴福建侍奉恩师,其尊师重道之举令其师深受感动。辅广从朱熹处告归后,在崇德县城开办传贻堂,谓欲“传之先儒,贻之后世”,以其道德文章,倡率其徒,渊源师友,名重一时。嘉泰三年(1203),朱熹的另一位弟子黄榦亦到崇德为官,并在石门镇上创设了崇义书院。宋元之际,卫富益于石人泾创立白社书院。到了清代,桐乡的几个大镇均设有书院,崇德县城于乾隆年间创建了崇文书院,青镇于乾隆末年创办了分水书院,玉溪镇于咸丰年间开设了开文书院,屠甸镇于光绪年间成立了崇道书院。尽管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这些书院大多被毁,地方读书人又能自觉地锐意恢复,其中尤以辞归故里的进士严辰最为热心。从同治年间起,严辰先后在青镇创建立志书院,在桐乡县城创办桐溪书院,在濮院镇倡建翔云书院,并亲自担任三座书院的山长和主讲。严辰是晚清时期自觉服务于乡邦文教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受到当时和后世桐乡读书人的推崇。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