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荷花池盛氏与石门嵌地

2018年04月23日 08:59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赵明煜

  桐乡市石门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名镇。早在春秋时期,吴越争战,“尝垒石为门,为吴越两国限”,故名石门。清康熙元年(1662),为避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年号之讳,“改崇德(县治在今桐乡市崇福镇)为石门县,因改镇为玉溪。”(光绪《桐乡县志》)故又称玉溪镇。

  明清时期,石门(玉溪)镇区内,在石、桐分界线之西的石门县境内,有一小块土地属桐乡县管辖。这块土地位于寺浜西岸,下西衖北面,西靠西河口,北靠北河口,与丰子恺故居隔河斜向而望,是块孤悬于桐乡辖区之外的土地,俗称“飞地”,在光绪《桐乡县志》玉溪镇全图上标有“桐邑嵌地”字样。这块“嵌地”早年为荷花池盛氏家族的祖居地,清盛爌《前朱里紀略》中称“石门嵌粮”。

  这块“嵌地”的形成与明代两县分治有关。本来石门、桐乡两县同属崇德县,自然不存在“嵌地”之说。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浙江巡抚、大理寺卿胡概以崇德“地大民伙,势难专制”为由,奏请朝廷,提议将东片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析出,另置桐乡县。次年(1430)二月,朝廷允准。县治设在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街道)。石门镇处两县交界之地,划界分治,半属崇德,半属桐乡。这就牵涉到荷花池盛氏家族的户籍隶属和土地归属。

  荷花池盛氏家族原籍余杭。唐末宋初,其祖盛豫为吴越王检校太傅,是辅弼国君的重臣。他参与朝政、掌管全国军政大权,相当于宰相。吴越国归宋后,宋王朝因盛豫为宋军平定江南,为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享受“赠太师”待遇。盛豫之子度,字子量,以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知枢密院事(宰相)、太子少傅,谥文肃。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盛度之子时恺迁至长兴竹木衖生秀庵居住,后来家族中有一名叫盛兴的子孙,由长兴迁至崇德县石门镇接待寺西侧的地方居住。明朝初年,盛氏家族在永新乡前溪里购置土地,其中一脉迁至摇篮漾东岸建立了荷花池村。以后数百年间,两地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这一史实,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盛爌编纂的《前朱里紀略》中有确切记载。

  自明初居此,历五世而滋大。至弘治、嘉靖、万历间,三世俱登仕籍,祖辈十三四人皆发科游庠,极一时盛。今子孙繁衍,不下百余丁,虽或散居,亦皆不曾疏远。崇德县今改为石门县,宣德初年,割其东半置桐乡县,予家河北浜底基地三四亩,系石门嵌粮,实为发祥之地,今半属六世东老二分,半属五世长房。又圩内嵌田十余亩,亦系石门嵌粮,若往石门应试,断非冒籍可例。

  两县分治时,盛氏石门祖居地划入崇德县辖,永新乡前溪里荷花池村划入桐乡县辖。因祖居地“实为发祥之地”,他们自然不肯放弃,于是就出现了“桐邑嵌地”的现象。

  光绪《桐乡县志》上手绘的玉溪镇全图载有划界说明:“按玉溪镇半属石门,半属桐乡,依寺衖为界限,分注明晰,不致混列。前图以堰桥为界,今特绘图以正其误。光绪八年秋日,山阴孙兆泰并识”。由此可知,前图(即光绪《石门县志》玉溪镇全图)所标示“以堰桥为界”有误,应以寺衖为界,分属两县。从上图看,县界的走向较为曲折,沿寺衖往北,到接待寺前折东接新桥衖,再沿接待寺东侧,以新桥衖基为界往北,东属桐乡县,西属石门县。古代石门镇的街道都叫“衖”,如马家衖、殷家衖、新桥衖、下西衖等。寺衖是条不宽的商业街,两旁都是店铺,北端正对接待寺,南端直通运河拐弯处的河埠,俗称寺衖口,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段。寺衖往东隔开一排房屋就是垒石衖一一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分界线。两国在此各建民居,相对而立,形成了垒石衖,北端与新桥衖相连。

  清朝后期,随着石门盛氏家族的衰落,这块“桐邑嵌地”便成了镇上富商韩氏的宅地。


编辑:潘霞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