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掌故

掘金兜的由来

2018年04月17日 09:25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乐忆英

  乌镇西南有个村坊叫掘金兜,明代李乐《重修乌青镇志》中就有其名,那么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南宋末,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元世祖忽必烈终于平定江南,战乱后的乌镇满目疮痍,市容萧条,周围的农村人口锐改,土地大片荒芜。

  某年秋天,从外地迁来一对沈姓夫妇,见此地人烟稀少,土地肥沃,便搭个草棚定居下来,他们开垦荒地,春种秋收。沈氏夫妇辛勤劳作,生活上十分节俭,闲时虔诚向佛,常去南面不远的车溪庙,与车溪庙的住持交好。这住持姓邱,从小出家,是乌镇南郊邱冈村(即今陈庄村邱港)人。

  这一天,沈氏与住持在庙中喝茶,住持对沈氏说:“此地百姓素有种桑养蚕的习惯,你家也可多种些桑树来养蚕,以增加收入。”

  沈氏说:“我家从外地迁来,对种桑养蚕这一套不熟悉,还需从头学起。”顿了一下又说:“眼下正是农闲时节,我正想着出一趟远门,看看有没有好的营生。”

  住持见沈氏面善心慈,便问道:“你想做什么营生?”

  沈氏说:“民以食为天,自然是粮食为主。”

  住持说:“好啊,你多去外面走走,看看行情也好。”

  不久,沈氏回来了,去拜访住持。住持问他外面怎么样?沈氏说:“此次到了江淮一带,那边的百姓生活远不如江南,粮食奇缺,但那边出产药材,而且便宜,运到此地肯定会赚大钱。”

  住持说:“这是个好主意呀。”

  沈氏却面露难色,说自己做生意没本钱。住持一听,连忙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把本钱借给你。”于是,沈氏开始外出跑生意,把本地的粮食运往江淮一带,再把江淮的药材运回本地。

  数年后,沈氏开始发家致富,手里有了钱,便想着造房子。

  沈氏从十余里外的琏市(今湖州练市)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围着沈氏的草棚转了一圈,又往西南数十步,到小河边站住了,对沈氏说:“此地风水绝佳,前有良田后有河,细水长流,子孙繁延。”

  沈氏一看,这块地形像是古代作战时戴的盔甲,而地面上全是破碎的瓦砾,看来原先这儿就有人家居住。既然是风水先生看定的地方,那一定是宜居之处。便请人挖地基建房,不料,把地面上的瓦砾清理完,刚往下挖就挖到一个铁函,打开一看,居然是金灿灿的金子!

  沈氏捧着金子感慨万千,这真是好运来了推也推不掉,又一想,自已明明白白做生意,堂堂正正做人,便把金子全部交给了车溪庙,住持说:“这地方原先有一户姓莫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末的时候,从北方又迁来一户名叫莫琮的人家,两家是同宗,不久后莫琮又迁居县城崇德,后来他们的5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听老人们说,迁崇德的莫琮家有个堂号叫‘椿桂堂’,他们居住的地方后来叫五桂坊,而世居于此的莫氏有个堂号叫‘威远堂’,经宋末战乱,莫氏后裔又不知所踪了。”至于这金子是不是莫氏后裔所埋,已不重要了。沈氏就请住持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取个名,住持沉吟片刻,说:“就叫掘金兜吧。”

  从此,掘金兜这个地名就留了下来,至清代,掘金兜地属桐乡县清风乡,民国后属青南乡,抗战时又名陈溪乡,新中国成立后,掘金兜改为及金斗,属乌镇乡北庄村,2000年,北庄村与陈庄村合并为乌镇陈庄村。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