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常听人们把自己疼爱的小宝宝叫做“心肝宝贝”,就足以看出人们对肝脏的重视了。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一些被我们自己忽视的不良习惯,而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导致其受损。
当我们的肝脏受损,身体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养肝护肝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件事情。
据市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徐菊芬介绍,近年来,我市肝脏类疾病主要集中于乙肝和脂肪肝,但是据数据统计,目前,乙肝患者呈日趋减少的趋势,而脂肪肝患者却在逐年增加。
肝脏是脂类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并不能大量储存脂肪。当肝脏内脂肪代谢不均衡,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就会形成脂肪肝。其中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过量饮酒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有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妊娠等原因。
饮酒无度
导致大腹便便
70岁的徐大爷平日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爱喝上几口烧酒,这酒量是越来越好,酒瘾也是越来越大。近20年来,徐大爷的白酒饮酒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每天起码半斤。
但是前不久,徐大爷突然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双下肢浮肿、肚子又鼓又涨等现象。他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一查才知道原来是患上了肝硬化。而患上这个病的重要原因就是过度喝酒。
徐菊芬介绍,脂肪肝的进程往往比较缓慢,其危害也具有“沉默性”。“因为轻度脂肪肝,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市民可以通过日常的体检来预防,而中度以上至重度脂肪肝会出现腹胀、乏力、小便黄等现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市民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而徐大爷就是因为忽视了身体前期的“警报”,以至于到医院时,肝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并产生了大量的腹水。徐菊芬告诉记者,“像徐大爷这样长期患有酒精性脂肪肝,其肝功能已不能正常运作,体内的毒素无法自主清除,吃的食物也没办法变成有效的营养物质,蛋白就低,低了以后就出现腹水,所以肚大如孕。”
肝脏发“胖”
与饮食不当有关
家里开饭店的小涛从小不愁没有佳肴吃,加上老一辈的宠爱更是零食不离手,饮料当水喝。今年12岁的小涛身高163厘米,但体重达到了160斤。“虽然孩子长身体需要多一些营养,但是我儿子确实太胖了。”小涛的父亲自己因肥胖患有脂肪肝,所以看着“缩小版”的儿子充满了担心,特地带着孩子前往市一院检查身体。
“肝功能不好。”检查结果验证了小涛也由于肥胖患上了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
“少吃油腻、油炸等高脂肪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多运动。”徐菊芬对小涛及其父母下达了硬性命令。“像小涛这样的患者,属于发现及时的,通过减重可以治愈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脂肪肝若不及时加以干预和治疗,会逐渐恶化,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徐菊芬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儿童患脂肪肝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如今大家吃得好了,孩子营养过剩,另一方面则是学业繁忙,运动量少。导致摄入的热量远大于消耗的热量,代谢不均衡,脂肪沉淀在肝脏。”
春季护肝养肝
正当时
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我们的身体也在逐渐恢复状态,器官的各项机能运转更加流畅。中医认为,春天是最适合通肝养肝的季节。“虽然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但是也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护肝养肝。”桐乡市中医医院相关医生表示。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这是中医在春季养肝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医生告诉记者,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所以,春天养肝之时,也是养升发之气之时。
“春季以饮食、起居、心态的调节为重。”医生表示,《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但要早起,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晚睡,不是意味着熬夜。”医生提醒市民,尽量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以保证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才可以润养肝脏阴血,使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通畅、气血调和。”
除此以外,医生建议,在春季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登山等。
在饮食方面,市民要多食用当季的蔬菜瓜果,尽量少吃反季节的食物。春季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马兰头、荠菜、蕨菜等,“这类野菜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春天食用十分有益。”
此外,心理方面的情绪调节也是春季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关键。“怒伤肝”,是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怒是养生大忌,又是情绪致病的元凶,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医生介绍,古人认为,在春天要少发脾气、多鼓励少批评惩罚,以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要戒暴怒。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