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天地 > 教育漫谈
有人说要“赢在起跑线”,也有人说要“慢慢来”

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上培训班

教育专家认为:能力的培养远胜于纯粹的知识储备
2018年04月04日 08:55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最近,有媒体报道“济南娃退园报幼小衔接班越来越热,半年班开价超5万”,让很多家长觉得匪夷所思。“幼小衔接”为何如此热火朝天,退园报幼小衔接班真的有必要吗?

  刚好这段时间桐乡一些幼儿园也带大班小朋友参观小学,像丰子恺艺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就参观了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让孩子们感受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新奇”。

  马上要上小学了,孩子满怀期待,家长们却焦虑不已。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上培训班?怎样进行幼小衔接才合理?家长需要做什么?盲目的焦虑和“抢跑”,是否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呢?

  本期教育周刊,与你说说幼小衔接的那些事儿。

  焦虑的家长

  盲目跟风者居多

  “我们现在一周花半天时间上幼小衔接班,主要学拼音、写字等。”从这学期开始,市民刘女士每周六上午会把女儿准时送到桐乡的一家培训机构,她女儿下学期就要上一年级了,幼小衔接成了她和其他家长、朋友最近热聊的话题。

  说起这么早上幼小衔接班,刘女士坦言,这个幼小衔接班是去年她在女儿同学妈妈的建议下,一起参加的团购活动。“一个学期500元,我们都报了,孩子彼此也有个照应。”刘女士表示,幼小衔接的问题,她听身边的小姐妹老早就说起了,当下轮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想着提前学一学,为接下来孩子一年级生活做个铺垫。

  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似乎不少。记者采访了市区一家培训机构,试图去了解他们开设幼小衔接班的初衷,以及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的原因。

  位于市区的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沈女士告诉记者,家长的焦虑,有时候会促使他们盲目跟风,特别是“抢跑”的心态,深怕孩子跟不上小学节奏,上个培训班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家长对培训机构的热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记者咨询了市区几家培训机构,有负责人已经在紧锣密鼓策划幼小衔接的招生方案了,有甚者预报名的名额都快满额了。

  听听教育人士的说法

  幼小衔接到底培养什么?

  对于幼小衔接的话题,这段时间,桐乡的幼儿园也在力所能及地作着努力。4月2日晚上,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校长陈汝耐就给桐乡市丰子恺艺术幼儿园、桐乡市国艺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场讲座,讲得就是幼小衔接的事。

  “家长们,你会对孩子上小学焦虑吗?”“你们的孩子有参加兴趣班吗?”当天晚上,陈汝耐在现场让参加讲座的家长参与了调查,结果也如陈汝耐所预料。她告诉记者:“现场调查,6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上小学表示比较焦虑,现在家长对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热情不减,参加各类兴趣班的也远超半数……”

  让孩子提前学习,超前读好吗?有必要吗?陈汝耐表示,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速滑,而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慢慢来,静等花开,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提前学习了一些拼音和所谓的口算,孩子入学感觉轻松些,但因为提前有点会了,反而会造成有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甚至影响他人,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孩子有怎么样的能力,是目前家长最需要培养的呢?陈汝耐表示,良好作息的习惯——时间观念;吃好早餐的习惯——健康意识;自己收拾的习惯——责任意识;做事专注的习惯——优秀意识;每天阅读的习惯——长远意识。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校长于慧玉也很关注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她表示,往年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总有一两个孩子哭着到学校,不适应是他们共同的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于慧玉坦言,小学生活和幼儿园学习生活规律肯定是不一样,家长若一味地给孩子灌输拼音、认字等知识,而缺乏了有效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缓冲,那么孩子很容易在一两天新鲜感消失后,感到不开心和压力。

  “这些孩子除了表现会哭闹,不愿上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很弱,这些对于一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不利的。”于慧玉坦言,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品行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远胜于知识的储备,另外,小学阶段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样很重要,这就需要孩子们多运动,多参加户外活动。

  试点推进一年级“慢教育”

  教育部门也在努力

  今年,市教育局召开的2018年校长书记会上,飘出了一股“小清新”。

  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让孩子提前学拼音、念英语等普遍现象,2018年,我市将加强幼小衔接,杜绝赶超教学进度,在市域范围内试点推进一年级“慢教育”,通过适度“微创新”、“微调整”,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一年级学生保有旺盛的学习兴趣、健康的学习心态、充足的学习动力。

  这段时间,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正着手进行《区域推进幼小“慢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该局教研科研室副主任钱建良告诉记者,很多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小学后,出现了很多“陌生感”,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要坚持40分钟的正规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压力很大,他们的自控能力、倾听能力、规则意识、情绪管理、同伴交往、自理能力都还比较弱。

  如何让幼儿园和小学更好地实现“无缝链接”?今年,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也在做着相关的努力。“调研发现,幼儿园和小学认为最需要逐渐趋向彼此的课程内容主要指向习惯培养。”钱建良表示。

  接下来,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也会专门组织全市的幼儿园、小学开展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听听他们的声音,彼此的需求和改进的方案,从而综合考虑大班幼儿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营造宽松环境、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评价机制、放慢教学进度,以充满童趣的教学方式,润物无声似的教育行为,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记者手记: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优秀,这样的优秀意识让家长盲目的“抢跑”,殊不知孩子的培养犹如盖高楼大厦,只有根基建设得稳固了,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等,这些才是孩子甚至是每个人的“根基”。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