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清明说螺蛳

2018年04月04日 08:40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袁广学

  记得乡下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清明吃了螺蛳眼睛好”。我原先总以为这缺乏科学依据,为此特意查阅了《神农本草》,其螺蛳条目上曰:“螺蛳,清黄疸,清火眼,主明目……”竟然与权威的中药学经典不谋而合,使我对民间俗语,暗自称奇。

  至于还要将吃剩的螺蛳壳,撒到屋顶的瓦片上,有的说可以引诱一种叫“瓦蛆”的害虫,爬入壳内可将其杀灭;有的说这起源于元朝时,百姓以撒螺蛳壳为号,暗杀外族入侵者“鞑子兵”。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清明边的螺蛳,经历了寒冬的凝练,春水的滋养,以壳薄、体肥、肉嫩、味美著称,与“菊黄蟹肥时”吃河蟹一样道理。记得小时候,清明夜饭的餐桌上,都是春天的馈赠,溪边剪来的马兰头,竹园里挖来的春笋,更有一碗酱炒螺蛳,时隔几十年,依然齿龈留香。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是位精通买汏烧的土厨师。她说螺蛳要买青壳的,生在活水港里,味道更鲜美。先养在清水盆里,一个个淡青晶莹,螺纹似髻,吐出头盖紧紧吸附在盆沿口。只见我妈妈逐个将它拉下来,用桑剪剪去外壳的尾部尖头,俗称螺蛳屁股。这样有个好处,能保证个个鲜活。把剪好的螺蛳,重新放入清水中,再滴上几滴菜油,可以使螺蛳里的污泥杂质及体内的幼仔都排出来。

  大约过半天时间,倒出来洗净,便可烹饪。用菜籽油熬熟,倒入螺蛳,以旺火爆炒,再加姜片、黄酒以解腥味。然后放入豆瓣酱和糖,加盖煮上10来分钟就可出锅。撒入葱段,一股诱人的酱炒螺蛳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振。以此配酒,堪称佳肴,简直可与山珍海味相媲美。“吱吱吱”吮螺蛳的劲道,鼓胸收腹,全身运动。所以有人调侃吃螺蛳的状景,叫“打记巴掌勿放!”螺蛳的魅力,可见一斑。

  小小螺蛳,还伴随着我的童年记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很难吃到鸡鸭鱼肉,而是妈妈在河埠头洗浣时,顺便摸来的螺蛳,丰富了我家的餐桌。她还千方百计想办法,在河里沉下一只用绳子吊牢的破竹篓,里面放些枯枝烂叶,过几天拎起来,就有很大的收获。沿在里面的螺蛳采下一大盆,可吃好几天呢。妈妈还在夏天乘凉时,教我猜谜语,什么外婆家一棵葱,一天拔三通,答应是筷子。而有一个叫“外婆家一碗菜,吃掉了还有一碗”。我猜不出,还责怪妈妈瞎说,这是不可能的。妈妈拗不过我,便说出了答案:螺蛳肉吃掉了,螺蛳壳照样还有满满一碗。现在想想,倒也蛮有趣的。

  我的老家,临水而居。门前有一条通大运河的河港,所以村上,除了种田务农的,还有不少捕鱼为生的渔民,而捉螺蛳也是渔民们的生计之一。他们已不是靠手摸,而是制作专用工具捕捉。一种方法叫“耙螺蛳”,坐在船上,用双脚夹住一个带竹竿的网,贴在河底,两只手拿一把爪耙,将泥里的螺蛳,耙到网里来,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浅滩捕捉,属于小打小闹的。

  还有一种称“趟螺蛳”,工具是一把特制的趟耙。网口用很重的榨树木做成,接一根长长的竹竿,将网放入河中就会嵌入河底深泥里。由二人协同操作,一人摇船,一人站在船头操网,将竹竿架在右肩上,双手按住竹竿,往前推进。他们白天睡觉休息,傍晚出去,明天早晨回来。虽然辛苦,但能满载而归。村上有人集中收购,贩到外地去买。因为收购者要把它分成两种,大的拿到城里卖给食用,小的卖给养鱼的喂鱼,所以要用筛子把小螺蛳筛出来。这种小螺蛳很便宜,那时一分钱可买回一大碗。大家抢着去买,烧好后当零食吃,犹如当今吃烧烤般高兴。

  由于我从小吃螺蛳长大,所以练就了一套吮螺蛳的本事。从年轻时去城里读书,到现在朋友聚会的饭局上,遇到吃螺蛳的场合,我就每每炫耀自己吮螺蛳的绝技。直接用筷子夹起来,放到嘴边吮,就能将螺蛳肉畅快地吸出来。而同桌人没有这本事,只好用手抓到嘴上索,弄得满手油腻,餐巾纸揩个不停。看到我吃螺蛳的熟娴程度,啧啧称赞。其实,这算不得什么本事,熟能生巧罢了。

  在民间,这螺蛳还有一个美名,叫“罐头里肉”。这是平民百姓对它的器重和尊称,究其原因,也言之合理。就是将它看成养身体的肉,在艰苦年代唱了主角。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十分丰富。然而,人们对螺蛳的眷恋,丝毫不减当年。不但仍是餐桌常客,而且还被请进大牌餐馆,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道特色土菜,以此招揽各方食客。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