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乡村“杜酒”香

2018年03月28日 08:4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王利明

  在桐乡崇福一带,过年过节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叫请吃年酒。请人吃年酒一方面要准备丰盛的鸡鸭鱼肉等小菜,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准备好酒,酒不是那些贵州茅台之类的高档货,而是乡村人自家用糯米酿制的杜酒。

  当年,曹操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民间有多种传说,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今洛阳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唐代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宋代王楙《野客丛书·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

  杜酒在桐乡具有地方特色,“杜”字在桐乡方言里还有土本和自谦的意思,说鸡鸭是杜的,就是自家养的鸡鸭,“杜鸡蛋”就是自家养的鸡生的蛋,从田头地里拔来的青菜大蒜就叫杜小菜。但杜酒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杜”了,杜酒是乡村人酿制的米酒,杜酒有文化传统,更是民间工艺的体现。在我看来,酿制杜酒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活儿。在乡间,流传着一句话:喝酒的人不会酿酒,酿酒的人不会喝酒。这话有一定道理。我父亲是非常喜欢喝酒的,他就是不会酿制很好的杜酒。同样是上等的白花花的糯米,经他那么一折腾,酿制出来的杜酒要么是不清香,要么是酒味有点酸,所以大多的杜酒是请村上别人来做。

  村上的阿兴是个喜欢喝酒又会做杜酒的人。阿兴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但酿制杜酒技术挺高。每每村上人家要酿制杜酒,就请他上门。做杜酒按量30斤米叫“一作”。这个“作”是和以前酿酒的作坊有关,一般村里人过年就做一作杜酒。主人家在下午先把糯米洗净在农家土灶上用蒸笼蒸成粢米饭,晚上就请阿兴来吃晚饭后做杜酒,这时村上总会有很多人来看热闹,也有人想学点酿酒的技术,其实阿兴酿制杜酒是在大家的目光下进行的,完全是公开操作。阿兴先把凉透的糯米饭放在大缸里,然后撒入酒药,把白亮亮粢米饭揉均匀,然后把拌上酒药的糯米饭挨紧在酒缸里,中间空一个窝,好了就在酒缸上盖上稻草编成的大盖子,把酒缸存放在稻草里。一般过了两天,能在房子里闻到酒香了,就可以打开酒缸盖子兑酒了,兑酒就是用凉透的开水放入到已经发酵的酒缸里,一般是一斤米兑一斤半水,有人喜欢一斤兑一斤,那酒的含量就高。过了几天,缸里便是清清的香香的杜米酒了。有人按阿兴的方法去做,结果酿制出来的杜酒总比不上阿兴酿制的好。有人就请教阿兴做杜酒的诀窍,阿兴说:酒药要拌均匀,米饭要压紧松正好,兑酒要把握火候。说得很有道理,就是酒药均匀到米饭,压的松紧正好有利发酵,兑酒适时酒质好。道理上是这样,但操作起来其他人就比不上阿兴那么熟练,杜酒的味道也没有阿兴酿制的色清质醇味香了。

  吃年酒时,主人家就把杜酒放在茶壶热一下,倒到客人的碗里,热腾腾的杜酒弥散的是一种醉人的清香,酒不醉人人自醉,男女老幼都可以喝上一点,暖身热心,温馨幸福无比。林清玄有句话:爱过方知情重,醉后才知酒浓。喝过杜酒醉过的人才感知杜酒的醇浓。吃年酒喝杜酒吃的是一种热闹一种情谊,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吃年酒时总会不醉不散,儿时我父亲去我寄爷那里总会喝醉,有次我父亲喝醉了出来到门外把窗一拉,木窗就掉下来,在半路上的泥泞中父亲醉醺醺走到田间,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拉着他走到了村上的竹林处,他忽地躺下要睡了,让我们哭笑不得。

  还好,那时的人是靠腿走路的,喝醉了不影响他人,也没有酒驾这个词。当然杜酒喝多了醉了,也没什么大事,喝点热茶后醉醺醺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不像喝高度烈酒伤身体。想当年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喝酒忧国忧民,也是喝杜酒之类的酒吧,当然中原的杜酒大概是高粱粟米来酿制的,没有我们桐乡人用上等的糯米酿制那么细腻精致。杜酒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酿制起来总不是那么简单,渐渐的酿制杜酒的人家越来越少,有些人家在婚宴或过年过节时,还让人酿制杜酒,杜酒不杜,杜酒是招待客人很客气的酒了。后来卢母那里有了几个专门做杜酒的作坊,对外出售杜酒,但人们感觉作坊里的杜酒不是真正的杜酒,味太甜不醇,力量太大有烈酒的成分,慢慢这些酿制所谓杜酒的作坊也淡出了人们视线。

  在民间,杜酒是村人劳动智慧的结晶,酿制杜酒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方面吧。


编辑:吴俊华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