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竹笋

2018年03月14日 08:5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俞富江

  竹笋,是竹的幼芽、嫩茎,人们常常称之为笋。笋来自于淳朴的泥土,出笋期在春季。

  小时候家居农村,房前屋后溪边河畔长满了密密蓬蓬的翠竹。每到春天,挖笋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二)》中写道:“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诗句大意:春天连续下了好几场雨,促使土地解冻而松软起来。转眼间,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透出一派春意。屋后面那片荒废园地里,更是绿葱葱的一片。邻家园地里的竹笋,竟然穿墙破土,一头钻到我家庭院里来了。有了这“笋尖芽芽”的特写,全诗顿然活力四射,春天的神力不能不令人惊叹。是啊,笋生长在夜间,一夜之间破土而出,雨后的早晨迎风吐出诱人的清香。

  竹笋,是春天送给我们的见面礼。挖竹笋,是我们的必修课。记得有一年,母亲特意为我们买了一个小竹篮,轻巧精致。那天吃完早饭,我和姐姐拿着镰刀、拎着小篮出发了,争先恐后穿越在竹园里,兴致勃勃地掘土挖笋。天虽然不是很热,但头上冒出了汗珠,将外套衣服脱下甩在一边。一会儿,姐姐传来好消息,寻到了一枝笋,并在那里高高兴兴挖起来。姐姐见我睁大眼睛,不停地在竹园里来回寻找,就是看不到笋的影子,便笑着对我说,眼下笋出土的很少,很难找到,你要留心地上的土层有没有鼓起来的,如有裂缝则说明有笋,慢慢找吧,不着急。我按照姐姐说的方法仔细寻找着,果然发现脚边那缝里真有一个小笋尖在探头向外张望,我高兴极了,赶紧拿起镰刀掘土。也许我用力过猛,好不容易找到一枝笋,却被我拦腰挖断了,内心十分懊悔。姐姐看见我不高兴的样子,便对我说,挖笋不能过急,要先把笋四周的土掘空,看到了笋的白根再割断,挖出来的笋保证不会受到损伤。原先我以为挖笋是很简单的事情,看来挖笋也是有学问的。

  上午10点多钟,我和姐姐拎着半篮子春笋回到家中,灶间弥漫着饭香,母亲验收完我们的劳动成果,便开始剥笋。剥去笋壳,将其洗净切片,在锅中烧水至沸,把笋片放入氽烫一分钟后捞起,再用凉水冲洗干净,切成笋末,同时洗净雪里红菜,除去盐分,拧干切碎,放入油锅中,倒入切好的笋丁和调料,加入适量水翻炒均匀,一只美味的雪里红炒春笋做好,令我们赞不绝口。尔后,母亲把剩下的顶尖的部分又切成薄薄的笋丝,再做个榨菜笋丝汤,让我尝上一口,鲜嫩清香,美味爽口。中饭有一盆雪菜笋片和一碗榨菜笋丝汤,饭碗很快露了底,食笋是我们的口福。

  笋萌生于竹,其品质坚贞、虚心有节的美德相通为一,笋理所当然为崇尚简朴淡泊的文人雅士所敬重。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本来就“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乌台诗案爆发后,他不以贬谪磨难为意,初到黄州,即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样洒脱幽默的诗句。“坡仙”的吃笋,真真吃出了清高孤傲、高洁脱俗的节操,吃出了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襟怀。鲜嫩清香的风味,不单为身处逆境的文人士子清贫生活添一盘美味佳肴,更给他们的精神人格带来无法言说的慰藉和滋养。

  明清之际的郑板桥,养竹食笋,成为他生活艺术中一件赏心乐事,借以寄情思,吐逸气。他的诗文书画几乎一大半离不开竹笋。有从谈书画艺术角度的:“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也有从日常生活角度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真是一枝青竹笋,写出了他生活的闲适和精神的超越。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曾写下:“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道出了他对竹笋鲜洁芳馥的酷爱。

  竹笋为天赐尤物。如今,人们吃腻了海鲜、珍馐美味,不妨尝一尝清淡、质朴、原汁原味的鲜笋。或许不仅仅消食健胃,更可以让你品尝竹笋独有的天然风味。但物是人非,再也捡不起尘封的往事,捡不来孩提时代浓浓的乡民情怀。而竹笋生长时拔节的声音,却依旧在岁月的深处回响不绝。


编辑:潘霞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