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第一位去埃及收徒的桐乡焊接女工

2018年03月05日 09:00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胡宇翔 摄影 记者 成杰 通讯员 徐丹芬

  走进电焊车间,火光四溅、高温袭人,沈建英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黑色面罩下是白皙的脸庞,粗糙手套里是小巧的双手。此时“全副武装”的她与平时温柔的模样截然不同。刺眼强光划过车间的一角,她那坚毅的眼神隔着面罩,仍盯着焊点不放。

  自2005年9月进入巨石集团工作,沈建英便一直在金石公司做氩弧焊接工。说起钻研了10多年的这门手艺和工匠精神,沈建英淡然地说:“过去我也害怕焊接车间的火和电,做得多了,也就不怕了,熟能生巧嘛。”

  用执着、奉献诠释工匠精神

  据了解,氩弧焊是利用氩气对金属焊材的保护,通过高电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态形成熔池,使被焊金属和焊材达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技术。

  沈建英所在的是拼装组,要通过满桌子的焊接物件完成多道工序,进行组装拼接。在数小时内,她就能把几个零散的物件组装成一块完整的漏板。她所承担的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工种。

  初中学历的她初入企业,没有任何焊接基础,有的仅仅是一份把工作做好的认真和执着。面对高难度的焊接技术,她从零开始,跟着师傅一学就是6个月。多次被强光刺激到泪流满面,数次曾因意识不够手指被烫伤起泡,她从未想过要放弃。从最开始控制不住手握焊枪的姿势、把握不好电流的大小到最终熟练掌握这门技艺,从产品质量基本达标到高质高效,她在仅仅两平方米的岗位上实现了“菜鸟”到“工匠”的华丽转身。

  远赴异国他乡传承匠人匠心

  诚然,正如没有漏板这样的模具就无法成就玻纤制造的辉煌,没有沈建英这样十多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的一大批也就没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座座里程碑。2015年,巨石埃及工厂正在紧张筹备,金石公司要派一名氩弧焊工去支援。

  2015年5月,沈建英成为第一批派驻埃及铂加工车间的唯一一名女工,开启了她的“新征程”。“尽管内心也有对家人的不舍,但我更加深知企业对我赋予的责任。”她表示,她要把氩弧焊接的技术带到非洲,更要把执着和信念带给埃及当地的同事。

  这次出发前,沈建英就收获了一名徒弟。在志愿非洲前,来自成都公司的员工袁圆特意提前6个月赶到桐乡,拜沈建英为师,跟她学习氩弧焊技术。此外,师徒两人来到埃及后,很快她又收到了第二个徒弟埃及员工哈那飞。“我要全力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他,希望他能挑起埃及公司氩弧焊工的重任。他们学会后可以教更多的人,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沈建英说,她对这两个徒弟非常看重,把毕生所学都倾囊相授。

  因为语言不通,沈建英跟哈那飞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更别说教学了。“听不懂,我就让他多观察、多看,加上手势,他基本能明白。”经过她的悉心指导,哈那飞逐渐掌握了氩弧焊技术,已经挑起了埃及公司的技术“大梁”。

  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免不了饱受思念之苦。而埃及与中国相差6个时区,沈建英白天要工作,待她下班休息时,家人常常已经进入梦乡。她说,趁着工作空隙给家人发个微信,道一声平安,心里就踏实了。

  如今,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保持勤恳、奋斗的态度,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回顾过往的岁月,沈建英说,她也说不好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工匠,怎样的精神算是工匠精神,但她内心还是愿意遵从那颗不变的初心,努力把手上的活做好,把一块块“漏板”焊接好。


编辑:张莉莉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