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8年02月28日 09:2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徐槐庭

  我是个乡村老中医,今年79岁,老家在河山镇敲唱里自然村。现迁至市区居住,还在中药店坐堂行医。

  我的父亲徐建发,是个中医伤科医生。我幼承庭训,16岁拜炉头董家桥陆炳和为师,学习针灸、拔罐、贴膏药等技术,满师后又跟石门马燮卿学习内科。马先生是清末民初名医金子久的学生,学识广博,经验俱丰,使我受益匪浅。学成后自己开业,在敲唱里诊所行医10余年,替人治病。

  我的老家以前属八泉乡庙头村,环境幽静,诊所门前有条无量桥港,每天都停满了从各地远道而来的船只,载着病人前来求医;那泥泞的小路上也不断有人问询而来看病。渐渐的病人越来越多,促使我更加细致地诊治,医好了一些患者。如2006年,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因右膝关节肿痛,上下楼梯不便,前来就诊。我诊断为“鹤膝风”,给予外治内服,经过五次治疗而获愈。康复后,她亲书“药到病除,手到痛愈”条幅相赠,并注云:“徐槐庭医师治好我人右膝,又医好我的腰疼,使我活动自如。谨写此八字,表示感谢。”嘉兴一位陆女士,59岁,患肺癌晚期,曾有医生预言“顶多活三个月。”2014年,患者的侄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介绍来我处治疗,起初是躺在汽车里给她诊治的,第三次来复诊时已能走到我的诊室里就诊了,此后继续有所好转。现在,她每月都来治疗,坚持长期服用中药。她送了一面锦旗来:“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这话太过奖了,使我愧不敢当。

  几十年来,我收到过200多面锦旗和感谢信。有一面锦旗上写着“清风徐徐三代春,庭院深深贵有槐”,把我的姓名嵌进了褒奖语中。我当了一辈子医生,能得到这么多病家的信任和鼓励,当然觉得很高兴。但同时更感到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鞭策。其实,治病有一定的偶然性,生命科学实在太深奥了,我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都来不及,哪还敢居功?不过,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我就觉得非常开心。

  医乃仁术,医生应该具有同情心。回顾我在老家开诊所期间,对贫困者一律免费,还出钱修建了从庙头村到墅头村一条2公里长、3.5米寛的水泥路。为了便利患者求医,我诊所后面那条小路也浇筑了水泥路面。那个时候,新建桥梁的桥堍都只是堆上泥土而已,不久就会塌陷下去,使行人不便,老人骑三轮车过桥跌伤的也有发生。我闻之于心不忍,就买了石子雇人填实,计有丰登桥、野庙桥、三墩桥等5座。另外,在东浜里的桥头,我又盖了座简易的小凉亭,可以让人躲躲雨,既方便了步行而来的病人,又方便了众乡邻。当时我有条件做到,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农村条件好了,我坐上小车一直可以开到老家的门口,过去那点“小意思”早已不再需要了,于是我就想到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2013年4月,我首次到市慈善总会捐款1万元,没留姓名。第二年我又捐了两次。第三年被他们知道了我的姓名,还在《嘉兴日报》2015年4月18日刊登了一条消息:“昨天,徐槐庭将1万元善款交到……三年来共捐4万元。”既已知道,我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看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趁现在还有能力,应该多帮助些人。今后,只要还能看病,我每年都会再捐一点的。”迄今为止,我已捐款8万元,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略尽绵薄之力。一想到这些钱多多少少能起一点作用,我心里就觉得特别舒坦。

  一个人总会老去。我为患者治病、帮助了别人觉得很快乐,很有幸福感,真的是应了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之说。现在,我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继续帮助别人,同时让自己也能得到快乐和幸福。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