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家乡的“第四面红旗”

2018年02月22日 09:04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周志鹏

  记者的家乡在赣东北一座小县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这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知名的块状产业集群,只有令游子牵挂的红土地和奔腾不息的白塔河。或许,在很多桐乡人的眼里,这里只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四处漂泊。

  大学毕业之后,记者每年春节都会回到老家过年。和大多数劳动力输出地区一样,春节的时候,在外打拼的家乡人纷纷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寂静了一年的小村庄像定时闹钟一样重启了往日的热闹。因为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缘故,和那些在外闯荡的同龄人相比,记者在看家乡变化时有了不一样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村庄的环境更美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完善了,乡村治理也变得更加有序了……自从2015年余江被列入江西省唯一的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家乡人民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并在全国树立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余江样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余江宅改经验。去年,国土资源部还在余江召开了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工作现场会,将“余江经验”推向全国,标志着这座只有三十几万人口的小县城已经高高举起了“宅改”这“第四面红旗”。而在此前的60多年时间里,家乡已经拥有了血防、征兵、水利等“三面红旗”。

  在记者老家,宅基地被很多农民视为自己的“命根子”。此前,因为种种历史因素和村民旧有思想观念问题,村民在大建新房的同时,将大量老房屋闲置,浪费了宝贵的宅基地,也影响了乡村的形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宅基地改革,确保“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的政策落到实处,谈何容易。

  推动宅基地改革,考验的是家乡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能力水平。在余江县委主要领导看来,农村矛盾纠纷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但大多是内部问题。单靠外部力量介入,只能缓解,甚至可能使矛盾加剧;村里的事村民办,让村民作主,靠协商解决问题,这样才最彻底。

  村里的事情,村民来办,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治”的作用。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余江县在各村遴选有声望、处事公正的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事务理事会,并赋予其宅基地分配、收益分配、农民抵押贷款等12项权力、15项职责。宅基地怎么退,县和乡镇不拿意见,全由理事会定夺。理事会成员只做事,不拿一分钱报酬。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给理事会充分的自主权,并不是说政府就撒手不管了。余江县还筹集资金,为各村编制村庄规划,确保宅改有规可依,同时也狠抓理事会成员培训工作,提升理事会成员的素质。

  衡量一项改革工作成功不成功,关键就是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如何。余江宅改后,全县1040个自然村累计退出宅基地数千亩,这意味着未来10年到15年,余江农民再也不用为新建房所需的宅基地发愁。宅基地退出后,不少乡村还新建了广场、路灯等惠民设施,显著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

  跳出桐乡看桐乡,跳出家乡看家乡,方能将问题和发展看得更加清晰。“余江宅改”和“桐乡‘三治’”都闻名全国,也都有一大共性,那就是“自治”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余江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在宅改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搭建了政府与村民沟通的桥梁,消弭了很多农村矛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纵深推进“三治融合”中,我们创新设立了乡贤参事会等新型载体,意在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余江宅改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政府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内赋予乡贤参事会等载体更多权力和职责,更大程度地激发村民自治的巨大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各项中心工作,是我们下一步可以认真思考的工作。


编辑:潘霞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