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网络媒体走转改】各地民俗秀轮番上演 欢欢喜喜过大年

2018年02月05日 08:5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综合报道

  农历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些天,桐乡各地通过挖掘乡村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唤起我们的乡愁,迎接新年的到来。

  品小吃、拓年画、剪纸、吃糖画、看大戏……

  过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最爱的还是“老传统”

  在梧桐,我们一起品味浓浓的年味儿

  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让大伙儿吃得合不拢嘴;一口赤豆糯米饭伴着白糖,吃在嘴里甜到心里;一起剪个窗花、拓个年画,那首熟悉的儿歌涌上心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年真的近了。

  昨天下午,一场2018“幸福梧桐年”年俗体验活动在新世纪公园热闹上演,这里弥漫着热闹的年味儿,可把市民们高兴坏了。

  “来来来,我们也和‘财神爷’合个影,来年走大运。”一走进新世纪公园,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装扮成“财神爷”的人偶成了一道风景,上前合影的市民络绎不绝。只见财神爷不停地摆造型,想方设法满足大伙儿的需求。“看来做‘财神爷’也不容易。”一旁的市民打趣地说。

  手巧的糖画师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钢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造型完成后粘上竹签。待糖汁稍稍凝固,只见糖画师立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围观的市民里三层外三层,每个人都想要个糖画,让自己美滋滋……

  桐乡人怎么“拜年菩萨”?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不,当天活动就把桐乡人“拜年菩萨”的场景直接搬到了现场,一个猪头、一条用红纸盖住眼睛的鱼、一只鸡被插上了三根鸡尾巴毛……把市民们激动坏了,纷纷掏手机拍照留念。

  67岁的朱婉如从庆丰小区赶来体验“年味”,她一边品尝着赤豆糯米饭,一边与小姐妹讲讲老底子的“年俗”。“我们就是这样过年的,让大家看看很好。”朱婉如说。4年级学生曹邓思甜牵着妈妈的手,不停地问妈妈过年的事:“拜年菩萨”为何鱼的眼睛要盖上红纸,鸡又被插上了三根鸡毛呢?

  活动现场,有心的主办方还请来了苍南提线木偶戏助阵,妙趣横生的民间艺术表演让桐乡市民过足了眼瘾。“真没想到今天人这么多,这个木偶戏真得很难得看到,很好看。”连70多岁的老奶奶刘秀英都点起了赞

  年俗,是一种文化,让人深入骨髓铭记在心,也是一种乡愁,无论走多远都会怀念。梧桐街道党委委员朱力佳表示:“用传统文化点亮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他们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这是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初心。”

  洲泉镇:打年糕,写春联,品小吃

  这就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阳光明媚,冰雪未融,洲泉镇马鸣村丝毫没有化雪时的寒意,这里人头攒动,笑闹声阵阵,洋溢着过年的热闹。2月3日下午,洲泉镇2018年俗文化活动暨马鸣古村杯打年糕比赛举行,全镇20个村(社区)参赛,村民们吃年糕、写春联、看民俗,品味老底子的浓浓年味。

  烧柴、沸水,垫上蒸笼布便上蒸了……村民们正紧张蒸制糯米粉。约莫半个钟头,米粉蒸熟了,便端到早已准备好的石臼里。

  “咚!咚!”石臼里,糯米团刚下了蒸架,热气和着糯米香四散开来。一名男子一使力高高举起木槌有节奏地砸下,一旁还有人不时拿着洗帚往糯米团上洒水。

  一旁的张驰小朋友看得出了神,跟妈妈提出了一系列“脑洞大开”的问题:“妈妈,伯伯往年糕上洒的是什么?”“洒的是饮料吗?”“洒的是橙汁的话,会不会就变成橙汁年糕?”……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提问把围观的村民都逗笑了。当天,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前来,来此回味儿时甜糯的舌尖记忆,也让自己的孩子记住这充满年味的传统技艺。

  谈笑间,年糕已经打成,被“抬”到一旁的桌上,用细细的棉线分割块状。而这时,周围早就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村民们等着这份刚出炉的美食,传递分食,笑开了花。

  “现场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看谁做的年糕样子漂亮又好吃。”来自晚村村的参赛村民张林海告诉记者,举行这样的臼打年糕比赛很有意义,希望传统年俗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边传统技艺博人眼球,那头飘来阵阵墨香。现场还有多名书法家泼墨挥毫,免费为各位村民书写春联。

  “太开心了!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有这样的活动,又找回了以前的热闹年味。”村民张广艳流连忘返,她开心地拿到了一副春联,准备把春联贴在家里的大门上,迎接红火的新一年。

  在洲泉镇,年俗可以是火堆上煨出的软糯年糕,可以是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写的春联,也可以是品味各个传统美食小吃。这样的热闹场景这几年都会在洲泉镇上演。

  “今年特地选在村里,就是为了让这样的年俗活动更加走进村民。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纪念和延续。”洲泉镇文体站负责人叶辛根表示,这次活动以极具民间节庆特色的传统年糕制作为切入点,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营造祥和幸福的新春节日氛围,提升了洲泉的文化软实力,也让“品质洲泉”变得更有魅力。

  崇福镇第二届“美丽乡村”

  年俗文化节活动热闹开场

  既要留住年味儿

  也要留住独特的乡愁

  本报讯“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年味儿是越来越浓咯!” 2月2日下午,崇福镇南阳村文化礼堂外的广场上好不热闹,大家都是赶着来参加崇福镇第二届“美丽乡村”年俗文化节活动,提前感受过年的喜庆。

  热热闹闹的舞蹈《欢乐中国年》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打年糕、搨镬糍、写春联、唱大戏……一张张珍贵的崇福黑白老照片,更是将人拉回了记忆中的新年。

  “嘿呦、嘿呦”……要说现场哪里最热闹,非打年糕莫属。74岁的五丰村村民沈百粮抡起大木槌使劲敲打,“过新年,自然要吃年糕,而且一定是自己打的才劲道。”从生火、蒸粉、添水、入臼,一直到臼打、切糕,在白色的雾气中,雪白的年糕相继出锅,看到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沈百粮乐呵呵地笑着。

  而就在一旁,不少人好奇地停下脚步驻足观望。只见老人往锅里倒入糯米,用锅铲贴着锅壁使劲摁两下,迅速往两边走,再从上到下走,不一会儿,糯米就变成薄薄的一大张……“奶奶,这是在做什么?”4岁的阳阳好奇地问到,“这是咱们桐乡的传统习俗——搨镬糍。”掌勺的吴兴莫老人笑答道,“新年里走亲戚,主人迎接客人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镬糍茶。”

  桔红糕、酥糖、米酒……这些留存在记忆中的美食也都在活动现场一一亮相,“今天特意多准备了些食材,待会儿多做些,让更多的人尝尝本土美食。”因好吃的肉月饼而在崇福小有名气的徐成如现场为大家带来了酥糖、桔红糕和云片糕。

  活动现场除了传统美食外,不少老手艺的展位前也是驻足无数,“以前只在课本上看过刨老烟,没想到今天真的看到啦,爷爷好厉害。”“原来竹篮是这么编出来的呀,涨知识了。” ……穿梭在人群中,这样的话不绝于耳。一根竹条在俞叙坤手中犹如被施了魔法般,不一会儿洗帚就初具雏形了,而一旁的成品竹蒸架更是他的绝活。虽已是84岁高龄,但是却依旧不肯舍下这项陪伴了他六七十年的手艺,“现在蒸架不好卖了,也不敢做太多,怕闲置。”

  听说崇福有这样的年俗活动,庄仕娟和几位姐妹特意从濮院赶到崇福轧闹猛。“没想到还能看到滚铁环、抖空竹、竹编,这些可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标志呢,太有回忆了。”这不,她向记者展示着刚拿到的一副春联“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老艺人,现场还有不少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就读于崇德小学5年级的汤嘉妍认真地用蓝印花布缝制着粽子包,“参加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既能展示非遗文化,更能感受传统新年的味道。”带队老师王言芳说道。

  今年读大一的马莺飞趁着假期来到现场,在每一个展位前她都会停留许久,拿着手机不断按下快门,“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啦,感觉回到了小时候。”

  观看着“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吃着记忆中的传统美食,还拿到了寓意平安美好的春联,82岁的王大伯笑开了花,“这就是我们的新年啊!”

  “我们既要留住年味儿,也要留住那一份独有的乡愁。”崇福镇文体站站长陆爱清告诉记者,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挖掘整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崇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大家感受传统的中国年。


编辑:张莉莉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