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桐乡新闻 > 桐乡·综合

三问崇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2018年01月25日 09:12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文 潘晓琴 沈亚文 吕伟

  崇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邓丽君的一曲《小城故事》,唱出了大家心目中美好的小城生活。

  然而,这些邓丽君歌声中美好的小城,经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恣意生长,开始遭遇成长的“烦恼”: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集镇病”;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的“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小城镇失了美丽,少了味道。

  2016年9月,浙江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号角,全省千余个乡镇开始了“变脸”行动。

  在这场全省集体行动中,有着千年古城历史的崇福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千镇一面?作为有着十万新老居民的大镇崇福,如何让整治行动顺利推进,让整治成果惠及民生?作为中国皮草产业名镇的崇福又将如何对接产业转型,让整治成果推动经济发展?

  一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何避免千篇一律?

  崇福:留得住历史看得见风景

  崇福镇是原崇德县的县城所在地,作为县城存在了1020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

  一条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滋养了一方水土,也孕育了崇福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古运河西岸的南北大街店铺林立,向北延伸至城外的北塘直街。东端与运河相接的崇福横街,全长345米,宽3米,至今完好保存着鱼骨状衔接格。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这样评价——“崇福横街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中山公园内的孔庙、吕园和文璧巽塔古貌依旧;横跨于运河之上的司马高桥,秀丽古朴。从这里走出了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吕留良,北宋状元沈晦……

  “这些都是崇福独有的历史积淀,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留住崇福的历史底色。”崇福镇镇长计亚平认为,要保护好小城镇的历史文脉,就要把握好修缮与改造、整治与保护的关系,利用崇福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一批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街区。

  早在2013年,崇福镇就启动了崇德中路改造工程。作为崇福镇历史最悠久的一条东西主干道,沿街两边共有商铺百余家,住宅户近200家,经过立面改造后,仿古的砖木结构,呈现民国初期建筑风情,并与崇福横街的整体风格一致,同时进行了管线下埋、灯光规划布置等多项改造内容,还原百年前古城风貌,提升了道路整体档次。

  去年,崇福镇又参照崇德中路的模式对北大街进行了街景一体化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崇福镇坚持只做修缮和修复,绝不大拆大建,也不造新的“旧景”。计亚平说,“唯有守住历史的脉络,让传统与现代笔断意连,才能让小城镇的文化和精神延续下去。”

  一位城市规划师曾断言:“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小城镇也是如此。在崇福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体规划中,有若干个“重头戏”,也有连接点,所有的景致,既有自己的定位,又相互呼应。

  除了对老街区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2017年该镇还紧贴民生需求,在运河两岸建造了与北大街同向的运河步道。这条步道如今不仅成为镇区一条绿色出行、游憩休闲的步行交通环线,更已成为一条展示运河人文底蕴、普及城市发展脉络的运河文化长廊。

  根据规划,崇福镇将全力打造一条运河古城休闲旅游带,并在运河沿线打造语溪棹歌、九弯溯源、古驿寻踪、南津问渡等“古运八景”,凸显江南古运风情。

  二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何得民心,惠民生?

  崇福:把主动权交给群众人人参与环境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系统性工程,“整治成果最大的受益人是民众,最大的力量之源也是民众的支持。”基于这样的认知,崇福镇在整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管理群众,把镇党委、政府关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今年76岁的孔桂兴是崇福镇崇德社区的一名老居民,去年8月以来,她有了一个新身份——南渔船汇13号以西至南渔船汇19号弄堂的弄堂长。从那时起,她对自己多年来居住的弄堂更多了一份责任:发现哪里出现卫生、消防问题,立刻向社区进行汇报,出门遇到街坊邻居,她还总不忘唠叨几句,劝大家将卫生,爱护环境,要是看到不文明行动,她还会主动制止。

  去年,和孔桂兴一起上任的共有85名“弄堂长”,他们成为崇福小弄堂里的卫生大“管家”。

  崇福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弄巷密如蛛网,弄里套弄,巷中串巷,弄巷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过去民间有“七十二条半弄”之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崇福小城市这个城市的“浓缩版”、农村的“放大版”,却与其他小城镇一样,存在着城市与农村的各种“顽疾”。有了弄堂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这些小街巷里有了“触手”,也让整治成果可以实现常态化管理。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是我们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创新上一直积极探索的,于是有了路长制、河长制、弄堂长制、弄堂长制,这些‘长’不仅大大使得整治死角减少,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崇福镇整治办主任李伟斌说。据统计,2017年以来,该镇水域保洁实现常态化,疏浚河道140公里,清理淤泥70余万方,沟通水系2.7公里,实现崇福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镇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5.5%,镇域52条劣Ⅴ类河道全部摘除劣Ⅴ类帽子,弄堂长制执行以来,群众通过微信反映问题信息2.04万条,整改率达100%。

  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更要让整治成果惠及群众,惠及民生。

  这几天,崇福镇世纪大道路口正在铺设沥青,就在近一个月前,道路中间几幢多年来未拆除的房屋被拆除,让该镇规划的“三横三纵”交通网即将实现全部贯通。

  “道路整洁宽敞了,家门口的环境更美了,日常生活更便利了。”这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崇福镇人民的切身体会。

  作为一座产业老城,交通问题一直是镇区百姓的“心病”。在环境综合整治之初,崇福就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做好、做细、“做顺”城市交通框架,提升城区智能交通管理水平。采取了疏堵结合、分类处置的方法,提出了“两清两罚”——清除占道设摊和乱堆乱放,对违章停车和越门经营进行处罚。去年初以来,崇福又对锦绣路的世纪大道和中山路路口的两个信号灯实施了智能化改造,并累计排查各类交通安全隐患十多处,新增383个公共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2016年,崇福镇还投资850万元,在桐乡建成首个乡镇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免费、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崇福还对该镇25个公厕按二类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取缔语溪广场、崇德西路等马路市场,设置光明路夜市一条街,烧烤进房、固定摊位、油烟地排等,进一步提升了小城市环境和形象。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实施这些工程的过程中,崇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为群众着想,减少工程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去年,崇德中路进行了路面改造,利用了“沥青热拌薄层”的新技术,这个技术从准备到竣工,加起来只要3天的时间,而且不用开挖路面,居民的日常出行也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