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老家的树

2018年01月18日 08:3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鸿雁

  我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树,品种繁多,很多果树上的果子能解馋,也能观赏。说“种满”,一点也不夸张,去年初春母亲想新栽两棵金桔树,无奈找不到空地儿,只好牺牲了我的萱草地才腾出地方。

  树环绕着我家的老房子。老房子黑瓦白墙,是曾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前面两层楼,楼上楼下各三间,当年我们四世同堂;后面一层楼,堆柴、养羊。时间推移,彼时的白墙已斑斑驳驳,虽家里依旧是四世同堂,只不过我不再是最小的那一辈。而有些树始终站在房子旁边,见证着家族的变迁,更让我们睹物思人。也有些树因枯败而被替换,不过我们依旧能想起它们曾站立的位置,依旧能想起与之有关的历历往事。

  老房子最南端是曾经晒谷的道场,道场南侧是家门口的土地。在农村蚕桑兴旺的年代里,祖辈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片可以栽种桑树的土地的。于是在我家门口,就有这一小片桑树地。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的梅雨季节。那时春蚕已过,桑树上的枝条已被修剪,只留下一个个“桑树拳头”,连续几天的阴雨过后,在“拳头”处就变魔术一样长出一只、两只或一串的木耳。我们就这样穿着雨鞋,趁着春蚕后、夏蚕初的这点空闲在这里“寻宝”。后来,全家人逐渐脱离蚕桑的生计,桑树地也在不知不觉中一片一片地消失。不想浪费土地,祖父就在道场前的那小片土地上,全部种了黄山栾树,几年后树木茂盛,这里就成了我们夏季乘凉的好去处。而一到深秋,落叶堆积,遮得全不见一点土壤,像铺上了金黄的地毯,甚是诗意。但我仍怀念小时候那片桑树地,也许那桑枝木耳曾让我下饭解馋,更也许是我的执念,我总以为家附近有片桑树地来养蚕谋生,才有一种道不明的归属感。

  道场东侧,从南往北,延伸至整个老房子的东侧,有一大批树。最南端,二三十棵桂花树整齐地排列着,每到秋天,桂花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子。而我就煞有介事地准备了工具采桂花来做成桂花酱。囤上两三瓶,就够吃一整年的桂花年糕、桂花圆子、桂花糖藕。

  往北,是一棵柿子树,树干不粗,其貌不扬,但每年秋天都结满柿子,柿子压弯了枝头,只不过这些柿子成熟后也不能直接吃。每年过了十一,母亲便搬了梯,小心翼翼地将柿子连着蒂头采下来。回家倒上一大碗烧酒,将柿子逐个在烧酒里“沐浴”,取出后轻轻地放进泡沫箱子密封储存至少一星期。嘴馋的我们,一星期后时不时打开箱子轻轻地逐个捏一捏,寻找其中的软柿子,捏到了软柿子,轻轻扯破柿子皮就可以将果肉全部吸出来。逐渐地,这股难以言表的鲜甜味道成了我评价柿子好吃与否的唯一标准。

  再往北,是一棵板栗树。板栗树种在朝东的坡地上方,每年看枝头的板栗个头饱满时,母亲会将坡地上的杂草清除干净。我起初不解,当看到板栗壳逐渐打开,经历一个刮风的天气,就感叹母亲丰富的生活经验。饱满的板栗从壳中滚落,聚集在坡地的下方,除去了杂草的地面,我们轻易地找到了一颗又一颗的栗子。而我的两岁的小侄女在那段时间最感兴趣的游戏就是捡“毛球球”(板栗)--长在枝头的板栗壳上排布着密密麻麻的刺,看起来就像长毛的玩具球。这样一来,小侄女从小就在家接触农业知识,明白了板栗是长在树上的,而不是地里挖出来的。但愿这种农村生活能让她的成长过程更接地气,而不是“五谷不分”。

  与板栗树并排着,有两棵胡柚树。母亲有冬季咳嗽的旧疾,劳作得太累了,有时咳得影响整夜的睡眠,当时父亲听说胡柚性凉润喉,便栽下这两棵树。一到冬天,树上挂满了柚子,远远地望去,绿叶衬着橘黄的柚子,在色彩暗淡的冬日,显得格外亮眼。很多过路人都会问:“这树上长的是什么?吃得吗?”这种情况下,母亲都会耐心地解释,如果对方愿意尝一尝这酸中带苦但清香怡人的柚子,母亲便会毫不吝啬地采一只大个的胡柚赠予品尝。后来,年迈的姨祖母也给了这胡柚很高的评价:“睡前吃下半个,就可以睡一整夜不被咳醒。”母亲便采下一筐,叮嘱我带给桐乡的姨祖母。

  我家还有李子树、樱桃树、枇杷树、蜜柚树、无花果树、银杏树,以及母亲新栽的杏梅树、金桔树。时至冬日,满树的枇杷花已散发着阵阵甜香,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这样的冬日场景熟悉而又陌生。是啊,朝东的廊屋下,每逢晴朗的冬日,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喝茶、晒太阳、聊天,而眼前这两棵枇杷树就是见证。现在,曾祖父母和祖父已经离开我们,唯有这些树和这老房子寄托着我们对过往平凡而艰苦岁月的记忆。而这些蕴藏记忆的树,大概就是我家世代相传的珍宝吧。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