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蓝印花布

2018年01月11日 12:2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文/殷刚 图/吴浩然

  提起蓝印花布,人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江南,想起那些采桑叶的姑娘,还有那些摇橹的船娘,她们穿着蓝白相间的衣裳,在晨雾中歌唱、在蜿蜒的河上笑语飞扬……

  蓝印花布属于江南一带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使用蓝草作为染色成分,通过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晒干这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整个加工程序。蓝印花布准确的说其实是靛蓝色的,色泽亮丽,凝重而充满江南人的自信。成品布主要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大类。它具有耐洗耐晒,不易褪色,图案愈洗愈明的特点。通常所见大多以蓝底白花为主,蓝色为主要底色调,图案用留白表现。

  这两种色调简洁明了,类似蓝天白云,令人心情开朗,又皆与水的颜色有关,这种独特的审美与江南悠久的水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千百年来,江南人用这两种简单的颜色搭配出变化丰富的图案和各种动植物纹样组合,古朴、大方,典雅而富有吉祥寓意。蓝印花布的传统纹样图案有“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等,均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当时的年代,蓝印花布是可以贯穿江南人一生的生活的,从出生时的衣被包裹到女子出嫁时压箱底的龙凤被面、床单,再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饰、头巾、围裙等日用品,都离不开结实、耐磨的蓝印花布。

  宋元之际,桐乡地区蓝印花布产业就极为繁荣。元代时黄道婆的棉纺技术在江南广为传播,更是为明清时期蓝印花布的鼎盛打下了基础。明朝设有织染局,基本由国家垄断。至清朝,民间染坊开始大量涌现,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桐乡石门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而史料中提到的“丰同裕”染坊就是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家祖传的老店。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随笔》中多处写到其幼年在染坊生活的场景。所谓染坊店一般都临近河道、码头,方便货物运输和染色、漂洗,通常是前店后坊,既是印染门店又兼有印染作坊,主要为附近的乡民自织土布、土绸染色,收取一定的加工费用,是当时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业。

  如今,江南的蓝印花布已经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了众多中国元素中最具江南特色的文化产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单一的棉布产品向多面料品种的衍生,从实用型走向艺术、装饰等多种类型,也成为了江南地区的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古老的技艺正在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编辑:张莉莉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