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弘扬践行“红船精神” 凝聚桐乡奋进力量

2017年12月14日 06:5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践行“红船精神”打造新时代过硬公安队伍

  桐乡市委常委、公安局长 戴金明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标定了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治安形势新变化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践行“红船精神”?如何将“红船精神”作为我们公安队伍建设的指引和方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桐乡市公安局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运用新科技、新思维,走出一条公安队伍建设、侦查破案、服务为民的创新之路。

  智慧警务让破案更有底气。以大数据为牵引,以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建成云计算中心,研发魔方实战平台,汇聚数据2500亿条。建设“五朵云”和“五大电子”,实现数据反哺基层、服务实战。围绕“在线、快速、扁平、精准、规范”主基调,成立情指联勤中心,实行“1+1+6+N”运作模式,通过最大限度整合优势资源,夯实公安战斗力基础。截至今年11月底,情指联勤中心共通过合成作战和研判会商,认定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刑事警情环比下降26.2%。今年1至11月,全局共刑事打击2000余人,同比上升2.5%,社会治安持续改善,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最多跑一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公布户籍、出入境、车管等各项办证办事事项,并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出网上办事、微信预约、刷脸办证等便民措施,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多达百余项公安业务已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跑零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忠诚教育让民警更有信心。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地将政治建警摆在首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体民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做到思想上拥护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厚植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坚持将纪律挺在前面,以“轮回巡诊”活动为抓手,精准把脉队伍问题短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向纵深发展,真正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公安队伍。

  弘扬“红船精神”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桐乡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俞少杰

  “红船”代表了时代高度、发展方向和奋进明灯,“红船精神”铸就了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和胜利力量之源。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准确领会把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当好“红船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把“红船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在桐乡决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作出民政部门新的更大的贡献。

  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融入民政工作中,创造更多民政领域的“桐乡经验”。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创新与坚持,我们的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还有一些工作得到了国家部委的点赞,在民政领域唱响了“桐乡声音”。今年,由桐乡创新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入选了全国典型,表明桐乡在智慧养老服务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未来,我们还要发挥好创新的引领作用,在养老、“三社”、双拥、社会救助等领域创造出更多好经验与好做法。

  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融入民政工作中,打造一支善于苦干实干的民政干部队伍。唯其艰难,方显勇毅。新时代,桐乡民政工作面临不少挑战,但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崭新业绩,才能回应桐乡人民的热烈期盼。我们要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用“红船精神”武装民政干部队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不断的奋斗达到胜利的彼岸。

  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融入民政工作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份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民政工作者来说,我们的工作到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多不多。在新时代,桐乡民政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身上肩负的责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头,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新成就。

  履行财税国资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桐乡市财政(地税)局局长、国资办主任 朱政华

  对桐乡市财政(地税)局来说,践行“红船精神”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要通过调控总量、做大增量、盘活存量等方式,做好“生财、聚财、理财”三篇文章,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的协调平衡。完善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国资经营收支“四本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依托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加强收入支出分析,实现财政支出动态管理。开展存量资金清理长效管理,盘活清理存量沉淀资金,着力调控总量。推进税收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激励机制,对真正依法纳税企业落实差别化优惠政策,营造纳税光荣的理念。加强重点税源和税收风险管理,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在税收征管上不断拓展国地税合作深度,加强多部门联动,不断构建高效公平的税收征管模式。

  二是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围绕全市“两个核心”发展理念,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落实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快政府产业基金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培育。不断调整扶持资金结构,整合优化现有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一业一网、转型升级等方面,不断为“税源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后劲。在做好地税部门96%的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63%的办税事项“零上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24小时办税服务厅、电子税务局等功能运用,实现办税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办税需求。

  三是努力提高民生事业的保障能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税国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好数字财政收入支出分析能力,实现财政支出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行存量资金清理长效管理,盘活清理存量资金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打造教育、文化、卫生、环境整治等公共事业协同发展的统筹机制,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结合全市区划调整,完善新一轮镇街区财政管理体制,支持基层发展,提升财政资金整合能力,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当好红船“护旗手”一以贯之走好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桐乡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明德

  弘扬“红船精神”,贵在落实,重在行动。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国土资源是生产生活生态之本,国土资源工作不仅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更是在经济发展、民生发展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桐乡市国土资源局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矢志不渝当好红船“护旗手”,一以贯之走好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为推动桐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巩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主战场。全面开展历史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借助“退二优二”、“零地技改”、“退二进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等工作手段,加快旧城镇改造升级。结合城市用地空间立体开发、“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最大化拓展用地空间。拓展农村存量用地盘活新阵地,用好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成果,探索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路径,研究制定潜力释放配套支持政策,完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二是提升土地供给效益。规范一级市场,明确土地储备、各专项土地储备机构运行机制及操作模式,助推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工作,严格规范土地出让网上交易行为,完善网上交易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从日常监测、应急处置、风险防控三方面切实加强土地出让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确保网上交易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建立土地出让预研判机制,合理调控土地供应时序和规模,优化工业用地供应结构,确保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用地供应量占工业用地供应量的50%以上。开展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更加科学合理反映地价总体水平。完善工业用地目录,确定产业用地使用标准,建立差别化的供应和价格体系。开展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抵押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规范交易流程,促进土地资源流转流通。

  三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以巩固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成果为抓手,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规范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强化对各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和约束。完善新增指标配置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相挂钩机制。以全面运行建设用地全程监管系统为抓手,落实建设用地动态巡查制度,完善开竣工申报及违约预警处置制度。继续开展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消化利用,促进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以有限的资源支撑更大的社会经济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吴俊华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