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百岁老人的遗嘱

2017年11月08日 16:3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龙渚

  章老头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有人问起他的岁数,他总是这样说:“我是民国六年生的。”民国六年是公元1917年,今年正好100岁。

  老头身板骨非常健朗,除80岁那年被一根断檐子掉下来砸了腰住了一星期医院外,再未看过病。也是从那一年起,他开始享受村里的老人补贴,从每月5元开始,到后来的10元、20元,再到现在的100元。随着与他同时代的老人一个个离去,他成了村里最老的人,也成了村里享受老人补贴最高的人。他有个孙子阿二一直在村里当小干部,每月发补贴的时候,顺便领来交给他,他总是说同样的一句话:“白拿国家的钱,罪过罪过”。他把这些钱都塞在枕头边一个陶罐里。他年纪大了,早已不出门了,钱多钱少对他来说已经差不多了。

  今年春天,从不生病的章老头突然病倒了,儿孙们要去请医生,他坚决不让请,说:“要死了,不用看医生,活着要骱(桐乡土话,健康的意思),死去要快”。从第三天开始,不吃不喝,只是昏睡。儿孙们知道这是老人熟去(无病而终)前通常的表现,于是日夜守着他。第七天晚上,老人却突然睁开双眼,精神很好,对坐在床前的儿孙们断断续续地说了许多话,全是他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说得清清楚楚的,好像就发生在不久前,或者说更像是电视镜头重放似的。

  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桐乡刚解放时,他去县城卖茄秧遇见解放军时所看到的一幕情景。他这样说:这一年我32岁,立夏边,我与阿六(堂兄弟)两个人摇船到桐乡,去卖茄秧。开船前的晚上,甲长阿爹,就是长子阿三的爷,现在是死来千年万古了,他对我们说,桐乡那边好像又勿太平了,来了许多爪转军(“野战军”三字被叫歪了),意思是叫我们勿要去冒险,但那时我们年纪轻,胆子大,犹豫一番后,到半夜里还是开了船。天亮的时候,桐乡到了,我们把船停在夏家浜。上岸到大街上一看,吓出一身冷汗,果然来了很多兵,清一色的草绿色衣裳,齐崭崭地坐在两边街沿石上,胸前抱一支枪,头靠在膝盖上困觉,肩挨着肩,密得像插篱笆似的。我与阿六连忙缩手缩脚往回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看见了我们,喊道:“老乡,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不会伤害老百姓的,你们放心来做生意好了。”我们于是又往街上走,但还是有点怕。到鱼行街时,两边店铺有些已经开出来了,行人不多。后来,我们回船里吃早饭,看见街上的解放军也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各自捧着一点东西在吃,我想他们也在吃早饭了。我那时年纪轻,胆子也大,有点好奇心,想知道他们捧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于是走近一个解放军身边,去看了看,黑糊糊的,原来只是一些炒麦,吃得比我们老百姓还差。回到船里,我就对阿六说,这些兵看起来像是好兵,不伤老百姓的。阿六说不一定,还是卖完了茄秧早点回家,他胆子比我小。现在你们看看,当初还是我说得对。

  章老头的儿孙们在床边认真地听着,附和他,恭维他,应答他。他们想不到,一个百岁老人在临终前会对自己年轻时的事情记得这样清楚,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似的。末了,老人又说开了:以前解放军苦啊,在街沿下困觉,风吹雨打的,吃炒麦,硬梆梆的,他们老了,拿退休工资,是应该的。阿二在村里当干部,为公家做事,几十年了,将来也会拿退休工资,也是应该拿的。我没有为公家做过事情,从80岁白拿到现在了,有万把块了,心里总觉得不安心,我看还是把这些钱还给公家吧。

  儿孙们听着,面面相觑,想不到末了老人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大儿子凑到老人耳朵边,大声说:“好的好的。”

  十来分钟后,老人安详地走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