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昨晚,田沁鑫《狂飙》走进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大剧院,公益演出感恩市民

上千桐乡人和戏剧先驱者一起《狂飙》

2017年10月31日 10:59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陈亚萍/文 陈为民/摄

  10月29日,为期11天的第五届乌镇戏剧节落下了帷幕。然而在桐乡,这场戏剧盛宴还在延续。昨晚,上千名桐乡人走进市科技会展中心大剧院,和戏剧先驱者一起热血《狂飙》。

  新版《狂飙》,呈现不一样的田汉

  以上均为《狂飙》剧照

  晚上6点30分,市科技会展中心大剧院灯火通明,剧场内座无虚席。15分钟后,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静安现代戏剧谷联合出品,第五届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田沁鑫的话剧《狂飙》,作为第五届乌镇戏剧节感恩场,在此进行一场免费公益演出。

  为致敬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今年,田沁鑫复排自己16年前创作的作品《狂飙》。

  田汉是国歌词作者,其实他还有一重被人忽视的身份:中国戏剧界重要人物之一。《狂飙》一剧讲述了他早年的心路历程,该剧运用“剧中剧”的艺术手法,将田汉与4位红颜知己的情感故事穿插于《日本戏》《莎乐美》《一致》等戏剧作品中,时空分隔,虚实交错,展现了田汉不为人知的一面,勾勒出一部激荡恢弘的中国戏剧发展史。

  相较于16年前,此次新版的《狂飙》很大程度上的改编,来自于对现代视觉技术的运用。

  剧场上,田沁鑫将舞台分割成上下两层的六个方框,演员在其中表演的同时,方框上也承担了屏幕的功能——8台摄像机对演员进行即时拍摄,即时剪辑。这是一种“半电影化”的呈现,演员在演的同时,观众通过大屏幕将他们的面部表情看得清清楚楚。

  有时,6块幕布各自投射不同的演员的神态动作;有时,两块幕布同时亮起,同步播放两个人物对同一个人的回忆;有时,幕布成为一整块,投射出如历史课PPT般的资料印象;有时,幕布作为演出后景,实时剪辑播放一段黑白影像的戏剧表演……剧情因此而变得更为立体和深入,节奏也由之产生跳跃。

  在桐乡,文化是可持续的

  10月28日晚,《狂飙》结束了在本届乌镇戏剧节上的最后一场演出。为了给桐乡市民呈现最完美的《狂飙》,剧组幕后人员连夜赶往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搭台。“累垮了”的演员们不顾疲劳,昨天一早便开始进行排练,主演金世佳更是向剧组请了假。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的近千张戏票,全部通过免费赠送的方式回馈桐乡市民,这也是文化惠民在桐乡的又一生动实践。据了解,这是乌镇戏剧节感恩场首次走出乌镇,也是希望更多桐乡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与艺术亲密接触。

  当晚,《狂飙》凭借全新的视觉艺术展现和恢弘的历史叙事精彩呈现。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在屏幕投影和幕前表演两个空间来回切换。本地戏迷高晓琪说:“还记得2013年在乌镇看田导的《四世同堂》,感怀至深。”今年,她因没抢到乌镇戏剧节《狂飙》的戏票而难过,“好在最终还是在家门口看到了,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久违了的热血。”

  演出结束,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跟着一起唱,久久不愿离去。每到金秋10月,桐乡姑娘沈小炎都要抽空去乌镇戏剧节上凑凑热闹,但正儿八经进剧场看戏这是头一回。“很喜欢《狂飙》,因为它关于梦想,年轻一代需要这种激情。”她说,《狂飙》让她重新认识了田汉,也让她感受到了在家门口接触高雅艺术的幸福感。

  46岁的桐乡市民吴晓梅也是第一次接触话剧。“看懂了,看懂了,太震撼了!”对于《狂飙》,她激动得有点无法用语言形容。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咱们桐乡的观众观剧素养这么高,近两个小时,这么大的会场内一点手机的声音都没有,演员谢幕时,现场掌声持续那么久。”

  “艺术,必须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触,必须惠及寻常人生。”田沁鑫说,身为半个乌镇人、桐乡人,她希望越来越多的桐乡人能在家门口看上“好戏”,文化对桐乡百姓的浸润越来越深。

  以戏剧为窗口,托起小城文艺复兴梦。身为桐乡人,是幸福的;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在桐乡,文化是可持续的。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