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把一个汉字拆解成一幅幅画,再拼成一个个不同的字

桐乡一所学校,这样教娃学汉字

2017年10月26日 09:33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朱方红

  画一棵小树苗从土地里长出来,茁壮的成长,边上有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这幅画代表了一个字,你知道是哪个吗?

  没错,就是姓名的“姓”。

  在桐乡,有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这里的学生与汉字结缘,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将字拆解成一幅幅画,再拼凑成一个个不同的字,从而深入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用创新的方式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在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最期待的课,便是汉字拓展课了,从这个学期开始,300多名孩子都以汉字为蓝本,用绘画的方式找寻不同汉字的相同元素,将汉字的演变过程跃然纸张。

  二年级学生王希瑶在课堂上找寻着关于“生”的共性,她和同学们共同找到“性”“姓”“星”“甥”“牲”等字。

  在王希瑶的画里,记者看到了男孩、星星、老牛,用她发散性的思维找寻着与“生”有关的汉字。“这样的拓展课蛮好玩的,像外甥的‘甥’我根本不认识,因为有了‘女’和‘生’,我就联想到‘男’和‘生’,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汉字。”王希瑶笑着说,这样学习更有趣味性,知识面也提升了。

  这门拓展课程的主讲老师朱旭婷告诉记者,我们是在汉字的演变中得到启发,开设了这个有意思的课程,再通过创新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在研发相关的教材,接下来‘木’‘日’‘人’等汉字会走进课程,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变化出更多的汉字。”

  其实,对于汉字的了解,高段年级学生也在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获取知识。每周五中午,总能在屠甸镇小听到关于汉字的直播课。比如一头牛的“牛”字,它是怎么来的,从哪个象形文演变而来,从牛的身上又看到了什么秉性?

  “牛的坚韧不拔,牛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都是我们学习的品行。”学生沈昕研最喜欢汉字直播课,短短十几分钟时间总让她意犹未尽。

  师生同练汉字

  用汉字点亮生活

  “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作为每个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在屠甸镇小,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学生、老师利用中午时间或者体育“2+1”时间,一笔一划书写汉字。

  “原来握笔姿势不对,字都写不好。现在通过练字慢慢改过来了。”采访中,学生周鑫楠告诉记者。

  这样的收获,老师们感受也特别真实。音乐老师刘欢参加工作已是第四个年头了,他和学生们一样从这个学期开始爱上了练字、写字。“学校为了让我们练字的氛围更加浓郁组建了微信群,还特别请了书法老师每周为我们的成果点评。”刘欢说,作为音乐老师,这对自己在教案、板书上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屠甸镇小还根据语文课本的教材编制了汉字书写书,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在循序渐进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爱上写字。

  “接下来有关汉字的校本课程将是我们主抓的内容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多方面的接触汉字,了解汉字的由来、演变以及汉字的文化等。”该校常务副校长吕勤说,这样的形式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将在全校掀起汉字热,将中国的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