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格局优化,展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画卷

2017年10月17日 10:35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出行更便捷、环境更优美、乡村更靓丽……十八大以来,桐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宜居品质快速提升,城乡面貌实现“蝶变”,“颜值”、气质直线上升。

  自2013年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以来,桐乡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始终没有停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村庄实现有机更新,竞相成为桐乡727平方公里土地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让这座城市更富有水乡“韵味”和诗意栖居的家园“梦想”。

  濮院镇新联村十七年蝶变

  走出去的年轻人纷纷回来住了

  图为风景如画的濮院镇新联村北妙智港。

  一幢幢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绿树郁郁葱葱,新村集聚点世纪新联小区白天很安静,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只见潺潺的流水从门前淌过……每次走进濮院镇新联村,都会被这里的新农村建设成就所震撼。

  从2000年到2017年,短短十七年间,新联村从一个经济落后、设施陈旧、服务缺乏的偏僻村落嬗变为一个村强民富、设施完备、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新农村,伴随着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由内到外透着美,村民生活赛市民”成为如今新联村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强村,强是一种始终向前的冲劲。从2005年的不到10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831.5万元,新联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年增加了7倍,而契机就在于新村集聚。

  2009年,濮院镇启动“两新”工程建设,新联村成为试点村。按照城市洋房格局,新联村村委因地制宜规划村庄布局,对集聚小区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户型、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首先把村里有集聚意愿和集聚实力的大部分农户集聚起来,然后集中投入人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的世纪新联餐厅、7米宽的小区柏油路、超过20%的小区绿化率、统一的物业管理……这些城里高档小区才有的配套,在世纪新联小区应有尽有。

  如今,世纪新联小区一期、二期、三期的户主全部入住。目前,规划217户的四期正在建造中,预计年底竣工。该小区总规划面积400多亩,共集聚农户582户,农户集聚率达到80%。

  新联村富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朱桂新是小区一期的住户,在他眼里,这样的美丽乡村愿景正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三层小洋房,车库、储藏室齐全,楼上房间铺地板,楼下客厅铺地砖,不比城里人的别墅差呢。”

  朱桂新一家四口原先住在上世纪80年代自家盖的两层小楼里,历经三十几年的风雨,承载了两代人记忆的小楼已然破旧不堪,正好赶上村里开展农房改建。老朱平时在濮院镇上打工,家里的田早就不种了,两个女儿也在镇上读书。“原来村里年纪轻的走出去了都不大愿回来,现在都回来住了。”老朱说。

  “住在前后隔壁的还是原来的老邻居,吃完饭可以到处走走聊聊,既有市区小别墅的样子,也有村里农家的味道。”“村里每条主干道、每家每户的门口都安装了摄像头,房前屋后都能照得到,住得很安心。”谈起搬进新小区的感受,站在路口谈天的村民无不称赞,一张张笑脸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给村民们的获得感。

  在村委会的对面,就是一座农民公园,从妙智港接过来的水清澈灵动,造就了亭台水榭、小桥流水的迷人景观。这两年,村里投入近30万元完成了河道整治护岸工程,并种植大量绿化,投入3万多元种植水生植物,结合新农村建设,沿着北妙智港造就了农村小区的美丽景色。此外,村里新建了文化礼堂、灯光篮球场、农民公园等文体设施,组织不同类型的文艺汇演、文化惠民演出,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通过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村民的素质。

  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不断扩展

  图为大麻镇吉字浜村的新村集聚点。

  不仅是新联村,近年来,这样热火朝天的新村点建设场景在桐乡随处可见。新村点提速推进,全面开花的土地指标来自何处?动力在哪里?就在很多地方为这两个难题犯愁之时,桐乡早早意识到,资源型的驱动方式已经无以为继,创新方式,向内挖掘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桐乡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突出公共服务功能等级,联动推进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居风貌设计,按照“12+114+155”的村庄布点规划,稳步推进农房改造集聚,促进村庄有机更新,建成了165个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配套的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农户3.8万户。

  桐乡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每个行政村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乡村的“美”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村都应该有本村的品牌与特色,在“各美其美”之后“美美与共”,我市也在努力打造一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脚步的特色村落。

  从“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出发,在原有36个省级中心村创建成果基础上,优中择优,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开展建设15个特色精品村和20个一般特色村。传承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愁记忆,保护地方传统村落,建成5个历史文化村,提升姚祥村、沈家墩、马鸣、八泉等一批江南水乡生态自然村落。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从“一时美”到“持久美”转变,我市拉高标杆、强化举措、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开展“森林桐乡”建设,充分利用路边、河边、村边开展平原绿化建设,4年累计种树4.5万亩,积极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9%。推进美丽乡村由点到面,结合国际风情小镇乌镇、江南“慢生活”小镇石门、森林屠甸等特色小镇培育,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目前已打造乌镇、石门两个美丽乡村示范镇。

  今年以来,我市依托“两高”沿线、320国道、湖盐线等14条道路为重点开展的破旧农房立面专项整治、破旧种养殖棚舍及其辅助设施专项整治、绿化景观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沿主要通道、产业带、人文古迹等区域重点打造“绿色人文大通道”“西部荡漾湿地圈”“休闲旅游购物地”“乡村农业观光带”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如今,桐乡大地的生态环境变美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一座座精神文化高地也随之垒砌起来。石门镇郜墩村的农民公园会吸引上千人跳排舞、崇福镇店街塘村的新春大戏能引来万人驻足、洲泉镇东田村的夜市更是喧闹不已……虽在乡村,热闹却更胜于城镇。伴随着一座座村庄的嬗变,城与乡的界限逐渐模糊,一幅美丽幸福新桐乡的和美画卷越发动人。

  (本版照片为资料照片)

  记者手记:

  近年来,桐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从城到镇到村,百姓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腰包鼓了,农民对于环境和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村集聚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缓解土地瓶颈制约,促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且还使得农民可以更好地享受城区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美丽程度和农民的幸福感。

  我们所能看到的美丽外观,毕竟只是个“壳”,更为重要的是“瓤”怎么样。接下来,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要进一步开创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还要加强农村软件建设,抓好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新农村,使桐乡成为展示美丽中国乡村建设形象的缩影。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