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怀念张森生老师

2017年10月11日 08:30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汤士根

  我的师友圈中,有一位德劭学高,多年来给予我诸多教诲提携的忘年交。他,就是张森生老师。

  1985年下半年,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的大专自考。那时的自考办设在教师进修学校。我报名当天即邂逅了身材高大、和蔼可亲的自考办负责人张森生老师。张老师见我报了名,油然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初次见面,彼此略事寒暄,但张老师关爱小辈、催人上进的殷切期望我感受得到。后来多次相见,他总是关切地问:“还剩下几门课?坚持下去一定行!”三年后,我在同期考生中较快地拿到了专科文凭。

  老人家儒雅风范,谦逊温和,每每使人有春风拂面之感。2006年秋,我首次登门拜访了张老师。

  张宅在茅盾东路教师新村。梧桐树下,茅盾路侧,富有诗意的宜学宜居地。

  宠辱不惊斋内,图书满架,书香氤氲。从客厅、书房、卧室,到处书籍,而其伏案研读之书桌简陋狭小,放了一盏普通的台灯,桌上几无空处。他藏有18000多册书。张老师看我同样是个“书迷”,就很热情地与我聊了半天。两位年龄相差三十岁的读书人在书的海洋内携手畅游,何等默契。

  周弋舒先生比张老师年长近十岁,长期居住在崇福。他们是爱诗而交,情同手足。周老爱好新诗,也熟悉古诗格律,我则数年前也附庸风雅,写起了所谓的诗。有一次,我在周家与张老师不期而遇。原来,为了解除周老的晚年寂寞,关心老朋友,除了特殊情况,张老师每至月底,不管酷暑寒冬,总要特地来崇福与周老相会,周老大女儿黎黎则烹饪一桌丰盛的午宴。周老得知我们关系密切,故每次确悉张老师要来,就提前一两天来电,嘱我加入聚会,并一起品尝佳肴。其实张老师一直很忙,身体也渐渐虚弱,数年前装上了心脏起搏器,且每次来去都是挤公交车。出于安全考虑,周老和女儿多次规劝张老师不妨少来几次,但据我所知,在周老离世的前几年,张老师一直没有间断过来崇福看望老友。在周家,我见证了两位耄耋老人的博学多闻、宽广胸怀、彼此信赖,他们高大伟岸的人格形象早已定格在我的脑海。

  张老师重情重义,仁者风范。

  四年前,我应于氏家族委托,协助编撰《邹蔚文纪念文集》。张老师早在邹老过世的第二年(2008年)就已经在《桐乡文艺》上发表了怀念文章《哲人其萎》。当我们向他求稿后,在一个临近年底又冰天雪地的下午,老人家冒着严寒,亲自把怀念文章送到我校传达室。其字迹工整,且附信一封,很谦虚地示意我有不妥之处尽管修改。

  家母早逝,“子欲孝而亲不待”,此事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和愧疚。为表达对家母的深切怀念,历时九年,我以散文形式酿成《一瓣心香》。在写作过程中,我多次携稿登门请张老师过目指点。一位年逾八旬的文化界名人,对我这个才疏学浅的晚辈写的东西,不但字斟句酌地润色,并无保留地提出建议,一再鼓励我写下去。当得知我决定在母亲九十冥诞来临之际出版该书时,张老师非常支持,帮我反复校对,提出意见,并欣然作序。此情此德,没齿难忘。

  我俩无论年龄、学识等方面都远远不在一个层面,可自从有缘相识后,十多年来,他一直很关心我。每当我在某个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他同样很高兴,有见面时表扬鼓励,或通话时赞美几句。其实我深知自己写得很肤浅,不值一提,但看到学富五车的老先生如此关注我,确实对我产生了持续而莫大的砥砺作用。

  本人雅好翰墨,为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爱护,近年来春节来临之际,我都要认认真真地写好一副大红对联,送到张老师府上向老人家拜年致贺。张老师不许我带上世俗的礼品登门,而每次看到我送来对联,就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同时连连夸我的字写得好,有进步,并在春节前张贴门上。记得前年我照例去送春联,字体为本人常写的隶书。张老师端详后直言不讳地说:“这次的字不太满意。”我当时觉得很难为情,仔细看看,确实行笔和结构有些草率。当即请他请教,提出改进意见,并保证以后一定更加努力临帖,以期寸进。有道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仅此一例,张老师多年来时时关爱我、提携我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惊悉张森生老师与世长辞,草成此文,聊表怀念!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吴俊华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