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丰子恺三访马一浮

2017年09月04日 08:1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图/文 吴浩然

  李叔同曾对丰子恺说过:“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他用食指和拇指略示书之厚薄),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这里提到的马先生即国学大师马一浮。

  马一浮是浙江上虞人,1883年生于四川成都,1888年随父母回到浙江。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即能吟诗作对。其父马廷培为教育儿子,曾请当时颇有名望的举人郑墨田来家教书。但没过多久,郑墨田发现马一浮非一般孩童可比,诗书过目不忘,才智十分超群,认定将来必成大器。又觉如此神童,自愧无法胜任教书一职,不得不向马廷培辞请。

  果然正如郑墨田所料,1898年,未满十六岁的马一浮赴绍兴城参加县试,一举夺魁,从此名声大振。1903年6月,他应清政府驻美使馆之聘在美国圣路易斯留学生监督公署担任公文撰稿一职。后游历欧美日各国,阅读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回国后定居于西湖广化寺,钻研国学,复兴儒学,后来成为誉满华夏的国学一宗、佛学大师。

  丰子恺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跟随老师李叔同在杭州的陋巷拜访过马一浮。当时他看见一位身材矮胖而满脸须髯的中年男子出来迎接他们,李先生说这就是马先生,丰子恺便向他鞠了一躬。之后,李叔同和马一浮在一起交谈,说些“圆觉”“楞严”之类的话,丰子恺浑然不懂。但又不好离开,只得硬着头皮坐在那里,装出一副静听的模样。这时,丰子恺开始注意这位马先生的长相:“他的头圆而大,脑部特别丰隆,假如身体不是这样矮胖,一定负载不起,他的眼不像李先生的眼的纤细,圆大而炯炯发光,上眼帘弯成一条坚致有力的弧线,切着下面的深黑的瞳子。他的须髯从左耳根缘着脸孔一直挂到右耳根,颜色与眼瞳一样深黑。”这是丰子恺对马一浮的最初印象。

  后来受李叔同之托,丰子恺于1931年清明日又来到了陋巷,为马一浮送两方印石。而此时丰子恺家境突变,母亲刚刚去世,内心十分痛苦,充满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悲愤和疑惑,对未来的生活变得异常迷茫,对人生的态度也开始颓唐起来。马一浮了解到丰子恺的家事后,为他谈起了《护生画集》,解说了人生无常。马一浮严肃的人生态度和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让丰子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一次,丰子恺与马一浮交谈了约一小时,心中的块垒得以释然。当他走出陋巷,看到街上停着一辆黄包车,不问价格,便跨了上去,并买了些糖果,到六和塔去祭奠这个清明日。

  1933年,丰子恺再次来访马一浮。马一浮依旧孑然一身地隐居于陋巷的老屋之中,两眼照旧描着坚致有力的线而炯炯发光,谈笑声也照旧愉快。而不同的是,马先生深黑的须髯已变成了银灰色,渐近白色。此时的丰子恺已从丧母之痛中爬了出来,心也屈服于无常,正准备要画一本《无常画集》。马先生欣然给他挑选了一些佛经和诗文集,认为其中的佳句可以入画,并说:“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丰子恺听了马一浮的讲解,感到无限的清凉,似乎把他从无常的火灾之中拯救了出来。

  三访陋巷,丰子恺每次的感觉不尽相同,而对于马一浮的博学多才,丰子恺显得异常佩服。抗战期间,丰子恺曾一度追随马一浮,由此可以看出丰子恺对他的爱戴和崇敬。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