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卧虎藏龙的桐乡古镇

2017年08月24日 08:3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朱灵洁 摄影 记者 成杰

  桐乡古镇,一地之名,随口而呼,往往习焉不察,只当是一个符号。但若往深里探究,就有一番缘由、一串曲折,甚至一堆故事。

  垒石为门的石门,弥漫着吴越争霸的硝烟;濮氏定居濮院,记录了宋室南渡的靖康之变;崇德曾唤作“语儿”,见证了小镇千年的辉煌;乌青两镇的分分合合,记载着桐乡历史的曲曲折折……每一个散落在桐乡的古镇都是卧虎藏龙之地。

  枕水人家乌镇镇

  江南水乡,黛瓦粉墙。水,赋予乌镇灵气;黑与白构成乌镇的基本色调。乌镇巨大的“十”字形布局,将全镇划分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较之其他古镇的团形或条形布局,亲水面积更大,逐水而居的理念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登上镇里的某座石桥居高远眺,鳞次栉比的枕水人家,沿着河的两岸向远处延伸,高大的马头墙隐现于民居丛中,显得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条石从水中堆砌而出,护着河岸,托起了一座“水世界”。

  走在热闹繁华的东栅,聆听当地居民的热情与淳朴;走在典雅深邃的西栅,品味水乡的静谧与淡然;走在古朴大气的新子夜路,触摸小镇的过去与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乌镇戏剧节等重大活动更将乌镇推向了全世界。

  衣被天下濮院镇

  “一个家族、一匹濮绸、一件毛衫”,这是濮院最鲜明的、最有特色的三个人文标志,也是解读濮院古镇历史独特的文化密码。

  “濮院”之名,源于濮姓,辉煌于整个元代的濮氏家族,苏、杭、嘉、湖四郡中间打造了一个万商云集的丝绸交易市场,日进万金,富甲江南,成为嘉禾巨镇。濮氏家族倾力铸就的“濮绸”品牌,使一匹濮绸独领风骚于元、明、清三朝600年。正是因为有了濮绸,濮院跻身明清时期江南五大名镇。

  “昔日濮绸名扬天下,今朝毛衫畅销世界。”丝绸造就了濮院历史的繁华,毛衫演绎着濮院今天的神话。如今的濮院,濮绸传人以毛衫织造业传奇般地造就了一个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以衣被天下的毛衫之都驰名海内外。新时期的濮院毛衫人,正开创着与元代濮家一样伟大的事业。

  吴越春秋石门镇

  “春秋时吴越争霸,两国以此接壤,越勾践垒石为门,以为屏障,吴亦筑城于此地……”天长日久,人们以石门为界,临水而居,吴侬软语洋溢在里弄坊间,石夷门、垒石弄、石门镇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石门的兴旺是“应运而生”。石门古镇地处大运河杭州要段,自南而来,经过镇中间的寺弄口,大拐弯向东而去,呈“玉带环抱”之绝佳风水之形,成为历代交通要冲。明朝中期开始,运河上的商货运输越来越繁忙,后一跃成为江南工商业重镇,繁荣超过县城,富甲一方。

  “水到石门转弯多,是个出人才的好地方。”石门是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的故乡。石门湾的生活在丰子恺眼里,像“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东方既白,人来人往,脚夫、茶客、理发师、馄饨小贩、乞丐等都成了丰子恺漫画里的人物。

  运河重镇崇福镇

  一个古镇总有一条与之相依存的河流,崇福镇的经济繁荣,更因运河而盛。遥想当年,运河码头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和运河中往返穿梭的船只,一片繁忙景象:丝绸、土布、小湖羊皮、杭白菊、晒红烟、乌桕籽等物产逐渐融入运河物资的大流通之中,小镇崇德的繁华伴随着运河两岸的欢歌和水上的渔唱,一直流淌绵延至今。

  如今,横街上仍保留着浓浓的市井味道,风貌依旧的孔庙和文璧巽塔还尚在,雄伟古朴的崇福寺金刚殿仍然肃静地坐落在镇中心,横跨于古运河与南沙渚塘交汇处壮观古朴的单孔古拱桥——司马高桥,依旧是镇人的交通要道……

  古运河之畔的崇福,这个在历史的车轮上行进了1000多个春秋的小镇,已由吴越征战时的隆隆鼓声,演化为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的战鼓,昔日的老县城转身一变,成为意气风发的小镇,紫气浩然,盛装待放。

  崇福文壁巽塔

  崇福横街

  石门镇丰子恺缘缘堂

  濮院古镇新颜

乌镇西栅
濮院新港村文化礼堂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石门镇运河穿镇而过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吴俊华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