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茅盾续写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

2017年08月07日 08:4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 杰

  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创作于抗战时期,小说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镇为背景,描写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的争斗、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中间穿插着几对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布局严谨,场面宏大,情节复杂,语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风格的佳作。但故事只开展了前一半,主要人物的命运也还没有交代,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文革”时期,茅盾赋闲在家,1973年下半年他的“叛徒”问题排除后,心情开朗起来,与家人闲谈的时间明显多起来,特别是谈论文学创作时那种眉飞色舞的样子,让家人萌发了一个念头:动员茅盾在家悄悄地“重操旧业”,续写他的几部未完成的小说,也许这是一帖最有效的祛病健身良方。

  一天,在儿子韦韬的试探建议下,茅盾居然有了续写的心意。茅盾打开了话匣子,罗列了他未完成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虹》、《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这几部作品,并一一作了分析,权衡之后,认为其他三部因各种原因不具备续写条件,《霜叶红似二月花》则可以纳入续写计划。

  茅盾同意续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已发表部分比较满意,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从题材上讲,政治风险也最小。茅盾在开始写续篇前,先取来《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单行本仔细地阅读起来,毕竟时间相隔得太久了,一些细节也模糊了,小说的风格也需要回顾和重新把握,这样续写时才能自然衔接。

  从此以后,茅盾一有空就坐到卧室中靠窗的那张二屉桌前,续写《霜叶红似二月花》。

  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场景在一个县城,所以茅盾在续写前,先画出一张此县城的场景示意图,画出几个重要人物的宅第,以及县署、警察局、善堂、轮船公司、城隍庙等,还有街道、城墙,通往钱家庄的河道和城外的桑林、稻田等。茅盾说:“有了这张图,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就有了依据,不至于产生矛盾。”

  茅盾创作长篇小说有一个习惯,就是先写出详细大纲,然后依据大纲,一气呵成。由于许多重要的情节乃至一些细节的描写,在写大纲时已经反复推敲过,胸有成竹,所以一口气写下来的原稿很少涂改,十分整洁。

  茅盾这次续写《霜叶红似二月花》,约占了1974年半年的时间。在续篇大纲中,茅盾着重刻画了正面人物,如张婉卿、钱良材等,以及一位新出场的女主角张今觉。这位张女士最终成为钱良材的终身伴侣,在续篇中大展风采。对于反面人物,大纲中着墨较少,显然茅盾尚未及对他们细加推敲,仅仅留下了不少可以展开这些反面人物活动的线索,如北伐军入城前后的活动,以及“四·一二”事变后他们对革命力量的反扑等等。

  茅盾对《霜叶红似二月花》书名的含义曾作过如下解释:这部书是写一群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反封建的斗争性和坚决性,但他们不是彻底的革命者,他们只是霜叶而不是红花。续篇大纲中钱良材、张婉卿、张今觉等人物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早期的佼佼者,是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但当革命继续向前时,他们悄悄地退出了。不过,我们可以相信,十年以后,他们一定会重新站到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自由的行列中来。

  遗憾的是,茅盾没有把续篇完成,续篇的后半部只留下了提要。客观来说,那时茅盾身体已经比较虚弱,常常头昏腿软,爬楼困难,又急于搬往平房。从看房、修房、准备搬迁到迁入新居,前后忙乱了数月之久。搬家后先忙于别事,后又有外地亲戚来长住,就把《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写之事耽搁了下来。主观上讲,上篇和续篇的写作时间相隔太久——三十多年,要重新找回当年创作上篇时的激情和状态相当困难,特别是在“文革”这样的环境中。茅盾的写作态度一贯严谨认真,他认为续篇必须保持上篇的风格,前后必须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慢慢地“磨合”,不能草率从事。所以,茅盾不想急于求成,凡有其他事要办,总是把续写的事搁下,为别的事让路。

  1981年3月27日,茅盾辞别人世,续写完成《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美好愿望终究未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