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孔明珠:心系乌镇这是留在骨子里的乡愁

2017年08月07日 08:0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陈亚萍

  孔明珠近照。(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修羽杯·风雅桐乡诵”诗文大赛一经推出,大赛主委会收到越来越多的诵读作品,在琅琅诗歌和明媚的美文里,我们听到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情感以及对家乡炽烈的爱。

  今天我们迎来第12位特邀“朗读者”——乌镇文化名人孔另境的小女儿孔明珠。她为我们朗读的是父亲笔下的茅盾母亲——《一位作家的母亲——记沈老太太》。

  致力于推广家乡文化

  乌镇是骨子里的乡愁

  孔明珠是桐乡籍文化名人孔另境的小女儿。孔另境是乌镇人,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是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孔明珠生于上海,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中学毕业下乡7年后返城,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10年。1990年东渡日本两年,回国后开始写作。1993年进入韬奋基金会工作,参与创办《交际与口才》杂志,任编辑部主任,后任执行主编。

  已年过六旬,本已退休的孔明珠觉得人生到了黄金时代。她撰写回忆父辈文人的非虚构文学,钻研美食烹饪,关注百姓生活,如今已出版《月明珠还》、《孔娘子厨房》、《上海妹妹》等15本专著,并常往返于乌镇,致力于推广家乡文化。

  “其实我小时候并没有生活在乌镇,第一次来家乡是上世纪80年代末了。”孔明珠说,“受父辈感染,我对家乡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我觉得乌镇话特别好听,在外地碰到有人说一口乌镇话,会很激动。多年来,家里人也都爱吃乌镇菜。”

  对于孔明珠来说,关于乌镇的细节和记忆,都是留在骨子里的乡愁吧。

  据孔明珠回忆,乌镇西栅开发之时,想为当地的文化名人建立纪念馆,其中就有孔另境纪念馆,诚恳地邀请孔明珠前去选址。

  孔家姐妹一眼相中了灵水居。那里有亲水平台,有三大间整齐的房屋,还紧挨着茅盾纪念馆。

  2007年,孔另境纪念馆开馆,孔家三代人终于在老家乌镇聚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故乡的样子。

  给乌镇民宿管理者开课

  多年来心系乌镇

  随着西栅的发展,民宿慢慢增加,怎样把民宿的餐饮做得更有特色呢?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知道孔明珠厨艺出色,写过《孔娘子厨房》一书,还一直在微博上更新家常菜,便邀请她给民宿管理者们开课。

  她精心挑选了小时候吃过的乌镇菜给大家讲解。一开始,民宿老板们对着PPT上的图片看傻眼了。上了课后才知道,原来乌镇还有“喜蛋”这道土菜。就这样,一些传统乌镇菜重新回到了乌镇的餐桌。

  授课时,孔明珠在大厨房里烧菜给大家看。后来,她还采用“采访制”,挨个一家家上门尝菜,告诉这家民宿的管理者,哪几道菜好,好在哪里,哪些需要改进。比如说,老乡们太淳朴,总想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孔明珠则纠正说:“城里人吃腻了山珍海味,就想要品尝当地风味,你烧好家乡菜就成功了。”

  “那些年,我每3个月都会去一趟乌镇。”孔明珠还写了好多关于乌镇的文章。每次上门,她不仅教民宿老乡们烧菜,同时也做采访。对她来而言,每一家民宿,都是一个乌镇人的故事。

  近几年,孔明珠往返乌镇不再像给民宿管理者开课时那般频繁,但乌镇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些年,乌镇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互联网特色小镇的发展,世界有目共睹,真的为家乡人感到自豪。”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