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走近乌村

2017年07月07日 11:2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钱永琪

  在乌镇西栅历史街之北500米,有一个叫“乌村”的地方。这里面积有450亩,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村坊,也不是行政区划图上的村名,而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由虹桥村的几个旧村落征迁并改造而来。

  游过乌镇东栅西栅,再游乌村,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记得在乌村试营业不久,我就一睹其真容。因为曾学过三年园林,莫名地爱对景点“找茬”。然而,乌村的确与众不同,可以说是“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乌村”,若问原因,我想一定是定位准、特色亮、环境美、管理好之故。

  进入乌村,最显眼的是一个又高又大、乡味十足的蘑菇型建筑,圆顶分三层,由大到小,由低到高,如此别致的造型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视之为“乌村一杰”。圆圆的“蘑菇屋”周边临水,游客可360度隔河而观。无论远观近观,效果都各不相同。

  乌村在原有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老屋的基础上,新增房屋建筑1800平方米,精心打造渔家、米仓、桃园、磨坊、酒窖、知青年代7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和具有江南农耕文明的特色院落。此外,油菜花田、门前菜地、藕塘、桑园、田间小路等,都是江南水乡的纯自然风景。在这里,“一张门票”可以体验30多项民俗项目,不带钱包轻松畅游,像农人一样采菱、捉虾、捕鱼、下地、包饺子、裹粽子、编草鞋,实现传统农耕与现代休闲体验无缝融合,甚至把亲手做的“南瓜馒馒”慢慢蒸熟,品味那份别样的味道。

  东栅西栅街挨街,房连房,特别是黄金周更是人声鼎沸,而乌村好比是西栅的后花园,镇村互补,街乡共生,蟋蟀的悉悉嗦嗦和鸟儿的叽叽喳喳声,更彰显宁静、空透、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如果说西栅是一个建筑密集的文化水镇观光区,乌村则是视野开阔的田野风光度假区。

  随着土地整理和村庄集聚步伐的加快,这浜那桥,自然滩涂、沟渠等纯粹的乡野风景以及在树下乘凉、捉七、跳格子、打弹子、走高跷等儿时的游戏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这些“儿时的记忆”恰恰在活化的乌村有着原汁原味的“再现”,所以说乌村是一处江南农耕文化体验园,一点也不为过。上了年纪的江南人置身其中,总会有一股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村坊上的美好感觉。

  改造前,我也曾多次去过这些村落。而在保护开发之后再去,发现改造时充分利用了房前屋后原生态的树木,几枝高大的水杉依旧在那条路旁,还有女贞、沙朴、桑树、竹林等都保持了原样。这里设施良好、河水清澈、植被丰富,无论田园布局,还是庭院布置、水域分布、桥梁改建,每一个乡土体验项目的安排,抑或一块砖、一垛墙皆颇为得体而合宜。

  在“旧瓶”里个性化地装了“新酒”,在老屋里“装了”文化,乌村俨然成为别具一格、养眼养心的中国乡村旅游度假的典范。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