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河山镇已连续两个月未出现劣V类水河道昨天,又有300万尾鱼苗助力“生态治水”

从“治水”到“养水”,让水真正“活”起来

2017年06月29日 08:2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图为投放鱼苗活动现场。

  随着扑通扑通的声音,一袋袋拇指大的鱼苗被倒入河中,成群结队地游了开去……这是昨天河山镇鱼苗投放活动中的一幕。鱼苗投放后,鱼类通过生长、繁殖,将进一步“活化”水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林根等参加活动。

  据了解,今年以来,河山镇已连续两个月未出现劣V类水河道。未来,河山镇将把工作重心由“治水”转移到“养水”上来,持续优化、提升全镇水质。

  300万尾鱼苗下水

  河山将实践“生态治水”

  昨天,河山镇召开了增殖渔业资源暨市级河道河长单位生态修复工作会议。会上,河山镇镇长李锋宣布,8条劣V类河道在6月份的检测中均已成功“摘帽”。不仅如此,5月份市级河道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进水口也都保持在了Ⅲ类水水质。

  完成剿劣工作后,如何“养水”成为摆在河山镇党委政府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会议结束后,河山镇各个河长单位分别来到无量桥港宝珠桥、西圣埭港渭头大桥等地投放鱼苗,用实际行动解答了如何“养水”的问题。

  在西圣埭港,记者看到河岸两侧绿植茂盛,河水也较为清澈。别看这些鱼苗个头不大,但在“治水”工作中的功劳不小。“放养鱼苗能够使水体内的食物链形成微循环,强化和补充水体中原有的有益菌,增强水体净化能力,逐步达到净化河道水质的目的。”河山镇治水办副主任唐亮介绍。

  据了解,当天河山镇共计投放了白鲢、青鲢、草鱼、鳊鱼等多类鱼苗300万尾。“在这一轮投放后,我们以期让全镇的水质保持在Ⅳ类,争取达到Ⅲ类。”唐亮表示。

  形成“活水”生态圈

  长效监管将助力“养水”

  要“养”好水,除了让水“活”起来,强化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河山镇王家弄村里三桥港旁,河长胡清一早就开始了巡河工作,只见他边走边看,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在手机上记录。胡清说,这是为了反馈巡河时遇到的问题。“我们每周至少要巡河一次,平均一个月4至5次,主要检查河岸是否整洁、河面是否有漂浮物等问题,再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的形式反馈到‘河长制’App平台上。”胡清告诉记者,“巡河结束后,我还要写巡河记录,把问题记录下来并落实解决方案。”

  今年是胡清担任河长的第3年。回忆起几年前河道的面貌,胡清很感慨,“过去,周边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都排放进河道,常会看到河水中泛着泡沫。”胡清说,“近几年,开展‘五水共治’工作后,污水都纳入管网,河水水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通过自然力量实现河山镇从“治水”到“养水”的转变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最高效和安全的方式之一。“河山镇在水质检测中已连续两个月未有劣V类河道出现,目前水质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通过今天的投放活动,我们对前期的剿劣工作成果进行了优化巩固,对河道水质生态进行了修复完善。”河山镇副镇长肖志明介绍说,水在河道中是流动的,是由鱼、虾、螺、藻及微生物等众多水生生物组成的,是具有自净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生命共同体”。因此要树立水不但要“治”,更需要“养”的生态观念。

  从“治水”到“养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接下来,河山镇将通过完善水质生态环境、增强水质自净能力,充分发挥河道自身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型河道、精品河道,展现“五水共治”成果的生态效应。此外,还将实施生态养水工程,着力保持河清岸绿的生态原貌,通过实施增殖渔业资源、水生植物种养,切实发挥靠岸植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排涝泄洪等作用,把水土保护与绿水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岸上水中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让水“活”起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