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新居民老刘

2017年06月21日 14:11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老刘是河南人,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来桐乡打工,后来买了房子娶了媳妇,把户口也迁了过来,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刘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看着自己岁数大了,就与老伴一起来到桐乡。

  老刘是个闲不住的人,刚来桐乡就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儿子媳妇和老伴都劝他,岁数大了,又不愁吃穿,还是在家里享享清福。既然家人反对,老刘不去打工了,但他在家里待了一星期,差点憋出病来,老伴一看直摇头,数落他真是个劳碌命。

  于是,老刘骑着三轮车出了门,漫无目的,四处转悠,权当是锻炼身体,一路上看到有塑料瓶或废铁之类,就下车捡起来,放入车中。

  这天晚上,老刘在小区里散步,突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这才发现路面上有个不大的坑,行人稍不留神就会摔倒或崴了脚,看到这儿,老刘心中不由一动。

  第二天,老刘去砂石商店买来水泥和沙子,将路面上的坑修补平整,接着又在小区范围内巡视一番,共发现了三四个不大不小的坑,老刘将这些坑一一补平。做完这一切,老刘点起一根烟,望着车内还有大半袋水泥,脑中突然间闪出一个念头:小区内的坑是补平了,但外面路上的坑呢?

  从此后,老刘骑着三轮车外出有事做了,把散落在路边的塑料瓶、废纸废铁之类拣起来,拉到废品收购店卖了,然后添了些钱,购买了水泥、砂石、沙子、胶盆、抹刀等工具,放在三轮车上,每当看到有坑洼不平的路面,便停下来修补平整。

  一段时间后,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新居民老刘义务补路的事,尽管大家看法不一,但理解并支持老刘做法的人占多数,尤其是老年人,纷纷为他点赞:“老刘是做好事,路平了,大家走路也好,骑车也好,既方便又安全了。”坐在轮椅里的退休教师老章特地让儿子送了两袋水泥过来,老章对老刘说:“你这是为大家造福啊,我去年就是因为路面上的坑吃足苦头,摔了一跤,现在只好坐轮椅了。”

  有人向电视台报料,为此电视台专程跟踪采访老刘,制作一个人物专访,报道老刘每天默默地穿行于大街小巷义务补路的事迹,主持人问老刘:“你这样义务补路有多长时间了?”

  老刘回答道:“已经有五个月了。”

  主持人又问:“是什么动力让你一直坚持下来?”

  老刘说:“我只是偶然之间看到路面有个坑,然后把它补平了。要说什么动力,当时还真没什么,说句心里话,我只想让大家出行平安,坑虽然不大,要是摔得不好,就是人命关天的事。二十多年前在老家河南,我11岁的女儿就是被一个坑夺去了生命,那天她放学回家,突然被一个小坑绊倒在地,刚巧有辆汽车飞驶而来……”

  春去秋来,老刘已用完八袋水泥,他对桐乡的城市道路非常熟悉了,几条主干道有养路工,极少出现坑坑洼洼的情况,而一些非主干道边上的人行道,以及里弄小路上,常会有水泥开裂形成小坑洼,老刘发现后,及时修补完整。每当补完一个,老刘总会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一边等水泥干涸,一边在心里说:“路上不知还有多少坑坑洼洼的地方,我能补一个是一个,能修几个是几个。”

  今年春节的时候,老刘骑车在石门路与绕城西路交叉口往南的一条路上拣到一个快递包裹,一看还没拆封,老刘知道这是快递员不慎遗失的,连忙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后来知道包裹内是价值数万元的商品。

  快递公司十分感激老刘拾金不昧的精神,要给老刘奖励1000元,但老刘坚决不收,快递公司了解到老刘义务补路的事,特意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六八老人,修路为民”八个大字。

  老刘就把这面锦旗挂在三轮车上,老伴见了取笑他:“宝贝似的挂着它,你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啊?”

  老刘自豪地说:“那当然,因为我是新居民啊。”

  其实,老刘把旗挂在车上,是因为大红色显眼,来往的车辆知道他在补路,就能开慢些或者避开着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