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兰先生

2017年04月19日 09:3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吕利文      

  大约在十年前的濮院老镇区,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骑一辆老式凤凰自行车,慢悠悠地行驶在老镇区窄小的街巷里,时而驻足仰视一堵老墙,时而伫立俯视一块青石,时而扶栏远眺,时而倚石凝神。人们都叫他兰先生。在古镇,有点岁数的人,相互之间的称呼是很特别的,或以排行,或以职业,或以长相,或兼而有之地互称,如扁头阿毛,长子阿四,歪嘴阿大,剃头阿九,羊脚阿二。这样称呼,表示你和此人很熟,叫唤中透着亲切,含着温度。然而,对这位老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称他“兰先生”。这称呼,有着别样的情感,有尊重,有佩服,也不乏调侃。

  兰先生已过杖朝之年,但不用执杖,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骑着那辆锈迹斑斑、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灵活稳当地穿梭于窄小的弄堂里,高低不平的青石板上。如果只看背影,你根本看不出这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只以为是位瘦小的年轻人呢。

  这天早上,兰先生又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出门了,他要去瞎子阿三的面店“芝兰馆”吃面。这是他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早课。这个岁数还骑着古董一样的自行车,在经济繁荣的濮院是极其少见的。大街上来往的要么是飞驰的轿车,要么是装货的电瓶三轮车,要么是款式新、色泽亮的“小毛驴”。连原先的人力三轮车都已改头换面,装了电瓶,安了车厢,乘客坐在里面晒不到太阳,吹不到冷风,淋不到雨,舒服极了。可兰先生遗世独立,他挺直腰背,目不斜视,不紧不慢地踩着踏板。自行车叮叮咣咣地从蜡烛街走过,眼看就要到永乐桥了。这儿是个小上坡,兰先生加大了力度,使劲踩了两下。忽然,寺湾街上由栖凤桥方向驰来一辆摩托车,因为是个大上坡,车主加了油门,大概想冲上桥头转上永乐桥。突然,“砰”的一声,摩托车撞上了兰先生的自行车。兰先生应声倒地。骑摩托车的是位年轻人,一看闯了祸,再一看倒地的是位老人,略一迟疑,立刻轰声踩响油门,想一逃了之。但车已被几个过路人拉住。人们七嘴八舌地喊着:“不能走。”“快报警。”“看看严不严重?”有人把兰先生扶了起来。兰先生看看周围,掸掸衣服,摸摸左侧额头,连声说:“没啥,没啥。”边说边跨上别人帮他扶起的自行车,走了。

  摩托车主和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只几秒钟的时间,也便散了。有几个认出兰先生的,轻轻地念着:“是兰先生。”“是兰先生哪。”

  到了“芝兰馆”,老板瞎子阿三笑容满面地招呼:“兰先生来啦!坐!”说着用一只大手掌象征性地擦一下角落里兰先生每天坐的那张凳子,然后去锅台做面了。兰先生像往常一样,坐在阿三擦过的长凳上。早来的食客习惯性地打招呼:“兰先生!”“兰先生来啦!”兰先生也总是微微点下头,表示作答。

  这是朝门口的位子,光线暗淡,不被注意,但可以看到门口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也可以看到面馆里的每一个食客,听到他们天南海北、兴奋激昂地信口雌黄、胡吹神侃,看到他们写在脸上或得意满足或愤慨不服的神情。每天,兰先生都坐在这个位子,叫一碗双浇鳝腰面,一开烧酒,自饮自酌,不亦乐乎。阿三端上了面和酒,重复每天一样的说辞:“兰先生,慢用。”突然,他斜着那只好眼,盯着兰先生看了好一会儿,说:“兰先生,你的额头——”兰先生下意识地摸一下额角,那里肿起了一个大包,有几痕血丝,在兰先生瘦削的额头上格外显眼。“哦,我血压低,起来时有点头晕,摔了一跤。”兰先生轻描淡写地说。“哦。”阿三恍然大悟地应了一字,又去忙了。

  这时,店里又进来了几个食客,都是“芝兰馆”的常客。他们坐定后,先是朝角落里的兰先生望了望,然后和同桌的人低声说着什么。尽管压低了声音,兰先生还是听到了。兰先生虽已过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他们在谈论自己,在说自己太老实。食客中有人摇头,有人不时朝兰先生这儿斜一眼,有人脸上露出不平的怒气,有人则是漾起不屑的笑意。不过,兰先生十分淡然,无惊无怨,仿佛说的是别人,依然十分陶醉地抿口酒,夹一片腰花往嘴里送,让它在嘴里蠕动好一会儿,然后喉结上下一动,吞咽下去。周围的一切仿佛不存在,他看不见其他人,听不到任何声音。

  当然,兰先生也有谈兴很足的时候,那是人们在谈论各自姓氏的时候。在濮院,姓兰的只有兰先生一个人。人们总有点好奇:“兰先生,濮院没有一个和你一样姓的。”这时的兰先生神采飞扬,眼睛里闪烁着迷离的光,仿佛变了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外祖母姓爱新觉罗,是皇室后裔……”吃面的人盯着兰先生,看着他瘦瘦的脸,高高的颧骨,尖尖的鹰钩鼻,异口同声地说:“是啊是啊!很像很像!”在南方,这样的面相确是少见。兰先生仿佛受了鼓舞,继续眉飞色舞地说着:“我祖父是二甲进士,在朝廷里做大官。我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学者,曾和吴宓、吴健雄、徐悲鸿等在国立中央大学共过事。”在场的食客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兰先生。兰先生抿了一口酒,舔了舔有点干涩的嘴唇,接着说:“从小我父母就让我诵读《四书》《五经》,教我习字临帖。我最喜欢的是临摹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贴》……”这些食客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濮院人,也多少有点文化,因此都听得很专注,眼里流露出羡慕和神往。

  消息灵通人士早就零零星星地了解到兰先生的故事,只是不便在兰先生在场时说而已,私下里也常在议论着。兰先生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可谓是青年才俊,英姿勃发,前途无量。后来在浙江教育厅供职,听说还是不小的职位。在这期间,兰先生迎娶了一位父母也在杭州工作的美貌的濮院姑娘。解放后,兰先生被安排到嘉兴地委所在地湖州工作,还是教育部门,做文字工作,职位没了。但兰先生春风得意的傲气没有变,工作的热情没有变,他要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他要发表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因此,人们总能看见兰先生风度翩翩的身姿,听到兰先生高谈阔论的嗓音。然而,这张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嘴,给兰先生招来了万劫不复的灾难。一九五七年,兰先生被划为右派,在农场改造了二十年!他的娇妻另抱琵琶,他的爱女换作别姓。有几位老人说,当年兰先生根本不够右派资格,因为一位觊觎他娇妻美貌的同事向上级反映,兰先生经常有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于是,兰先生就成了右派。而这位同事后来如愿以偿地娶了兰先生的娇妻。

  二十年的劳动改造结束后,兰先生要求来到濮院,在砖瓦厂搬了几年砖后,提早退休了。他便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穿梭于濮院的大街小巷,在某一座拱桥的石阶上一坐就是几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怎样过日子。当年的娇妻曾要求与他复合,但他婉言回绝。人们只知道,每天早晨,兰先生必到“芝兰馆”吃早面,喝早烧酒。大家也都很尊重他,总是主动地招呼:“兰先生来了。”“兰先生慢用。”

  又一日早晨,兰先生一反常态。他满面笑容,不是走到那个老位子,而是走到人最多的一桌上,朝阿三大声叫了面。坐定后,兰先生把一个红本本放在桌上。大家看清了,鲜红的丝绸封面,中间四个烫金楷体大字:荣誉证书。兰先生又小心地打开来:“你们看!”话音中不无自豪。一桌子的人都好奇地凑上去,连旁边桌上的人也围了过来。有人干脆读出了声:“兰书涵先生,您的微型书法作品《念奴娇》和《将进酒》荣获本届全国书法大赛微型书法作品组二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中国书法家协会。二○○○年五月十八日。”

  “兰先生,真不简单!”有人竖起大拇指。“了不起!全国二等奖!”“兰先生,恭喜恭喜!”在场的人纷纷附和着,夸奖着。一时间,“芝兰馆”里充满了笑声,夸赞声和“喝酒、喝酒”“祝贺、祝贺”的声音。但人们还是有点纳闷,这是五年前的证书,兰先生怎么今天才说出来?没等大家问,兰先生又拿出一叠名片大小的卡片分发给大家,每人一张,一个不落。食客们把卡片拿在手里,凑到眼前看个究竟。原来,这些是兰先生的微型书法。雪白的卡片上,一个个细如蚂蚁的小黑点,竖行排列,布局美观。细细看,字字清晰可辨,浑然雄劲。有的是唐诗宋词,有的是古圣人的一段话,也有内容特别的、社会上流行的段子。其中一个食客眯着眼、饶有兴致地读出了声:“公仆不怕饮酒难,千杯万盏只等闲。五粮茅台腾细浪,乌龟王八走鱼丸。芙蓉帐里春宵暖,麻将桌上五更寒。更喜小姐白如雪,三陪过后更开颜。”话音未落,“芝兰馆”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和叫好声。“兰先生,高!”“兰先生,妙极了!”

  兰先生脸上闪着红光,仿佛一个得到大人夸奖的孩子,低下头,抿了一口酒,轻声说:“哪里哪里!”

  “兰先生,你这一手绝活怎么练出来的?”“兰先生,你是民间艺术家、书法家啊!”“政府太亏待你了!”食客们迫不及待地对兰先生表示关切。

  “老了。”兰先生似答非答地吐出两个字,又没头没脑地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食客们听得莫名其妙,不知如何作答。但大家都是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的人,任何场合都不会冷场。一个须发飘飘的老者说:“兰先生,你这么有文化,这么有修养,定能活过一百岁。”其他人赶紧附和:“对!对!”这话听起来像是恭维,实则也是大家的心里话。在这个浮躁的、唯钱是命的时代,像兰先生这样的人,确实不多见了。每天吃面,看到兰先生默默地吃着,心里仿佛宁静了许多。

  兰先生笑而未答。他今天特别高兴,破例喝了两开烧酒,十分满足地走出“芝兰馆”,临走时还破例和大家打招呼:“各位,再见了!”

  第二天,兰先生没来。第三天,兰先生也没来。第四天,兰先生还是没来。

  后来,有人说,兰先生驾鹤西去了,是他曾经的娇妻和女儿料理后事的。说的人特地学兰先生,文绉绉地用“驾鹤西去”这个词。人们唏嘘不已。

  “芝兰馆”角落里那个位子空了很久很久。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