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挖宝往事

2017年03月29日 09:25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正汉

  那是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年代,全民动员,大办钢铁,各地都兴建“小高炉”,石门镇选择在东市一块俗称荷叶地的地方作为“钢铁基地”。这里南边就是东市大街,原来开设瓷器、纸模、南货、茶叶、衣庄店等商铺,抗战时均毁于战火。街北面走过一段火烧白场,残存着几间厅房,是石门首富郑福盛的产业,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曾作为税务所、派出所、诊所用房。再后面便是大片空旷之地,西面是东漾潭,连接堰桥浜,东面到沈家弄底直北一带,再往北是荒芜辽阔的农地,一个大坟茔,大小多座坟墓,上百棵常青的松柏大树散杂其间,野草丛生,是黄鼬、野兔、狗獾等动物们的乐园。中间间隔着几条断头的无名小河浜,平时杳无人迹,但水陆交通倒也方便。经过党委动员,全镇人民义务劳动,整地、挑土、填浜、平坟,石门镇的“钢铁基地”很快就诞生了。成排的简易工棚,彻夜灯火齐明,砌成多座“小高炉”,炉火通红。全民参战,工地上人声鼎沸,真是热火朝天,盛况空前。

  这样浩大的工程,除了上级分配的铁矿石外,还需搜集各家各户的废铁(如家用的旧铁锅、铁桶,农用的废铁耙、锄头等等)作为炼铁原料;砍伐各处大树烧成木炭,以作燃料。除了各单位捐助、支援的各种材料、物资外,还发动群众,掀起了一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献宝献计的运动。参照外地经验,经过逐一排摸,动员以前的富商、地主,把隐藏的金银财宝献出来,由政府作价收购,存入银行,价款归奉献人私人所有,购买“钢铁储蓄”,对公可支援国家建设,对个人则“死货变成活货”,政府不作隐瞒私藏论处。而这项工作由镇工商联干事朱应嘉具体负责,原石门首富郑福盛后裔郑耀生是第一个目标,郑家在抗战前,全镇市房(房地产)中要占三分之一以上,农村有大量土地出租,在上海、杭州的银行、钱庄里有存款和股份。抗战时期,在石门的房产被焚毁,仅剩一厅及边上几间楼房。一九四九年后,土改中被评为地主,土地被没收。郑家已破落了,郑耀生又无谋生技能,妻子有精神病,子名郑珊,智障低能,全家生活上穷困潦倒。经朱应嘉动员,郑耀生说在厢房前的小天井里,父辈藏有黄金,数目不详。于是立即行动,在前墙门东南的天井里,清除了遍地瓦砾,在一个六角形花坛的基础旁边,挖出了一锭黄金,经称重量是市秤十一两重,合算约老天平秤十两。初战告捷,又猜想不止这一处,继续进行。接着在另一废墟上挖到了大量的碗盏和一批秤砣,原来这里是郑家瓷器杂货店的仓库,火烧时高墙坍塌后掩埋着,部分瓷碗还完整可用。后来另有三处,经翻掘,辨认痕迹,确曾藏过但已被盗挖,再无所获,究竟是谁发了横财,已无可查考了。

  昔时,湖州南浔镇富户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桐乡有“三只猪(朱)不及一只猫(毛)”的民谚。石门镇上,除了首富郑福盛(店名),排下来应该算王恒泰(米行)了,也有大量的市房、田地。王家主人王羹梅,抗战时逃到了崇德县城(今崇福镇),石门家中被日寇占据作为指挥部(也称“轰部”),时间一长,他藏在夹墙里的保险箱被日寇发现,洗劫一空。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羹梅当着佃户的面,把租契、借据全部烧毁,镇上的米行、房产也卖掉,居住在崇福镇上。此后,这位富甲一方、颇有名望的乡绅,土改时被评为开明地主,还出任崇德县中校长。一九五五年不知为何突然被判刑,不久即死于劳改队里,尸骨未回。

  除了郑、王两家,有人提供情况,石门南市有个开肉店的,人称吴麻子,是个“不出名财主”。据老石门人说,吴麻子为人精细,除了卖肉还放高利贷致富,平时有钱不肯存入钱庄,喜欢手头有现洋以供调度,特意不选黄金而选银元,因为黄金兑银元要付“贴水”,而且银元价格比黄金相对稳定。吴麻子有大小老婆,一直不和,吴死后,没有子女,大老婆掌管全部家产,居住在崇福,安享清福。朱应嘉第一次去动员回来,在吴家肉店遗址后边废墟上踏出的一条小路下面,不费多少工夫,就挖出了银元两千三百五十枚。过了几天,朱应嘉又去崇福,吴家大老婆又提供另一藏银元之处,参加挖宝人员,从下午到晚上,点了电石灯,连续作战,终于在供销社糕饼厂平屋作坊旁边,又挖到了大量银元,一帮人在糕饼工厂分工:清洗除污,封包清点,整整五千五百枚。装放在糕饼工厂的条箱里,挑选六个体力好的三档杠子连夜抬到银行。从南市到东市魏家厅人民银行石门营业所,几乎穿过了半个石门镇,“杭育、杭育”之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人们。次日一早,这个消息传遍了全镇,轰动一时。后来,大炼钢铁运动进入高潮,参加挖宝的人员已无暇顾及此事,一时之间也排不出有宝的对象,盲无目标难以入手,所以无形中偃旗息鼓、胜利收兵了。

  金银财宝,历来是人们重视的东西。大户人家自不必说,即便是小户人家,也会省吃俭用,多少置点首饰(原指戴在头上的装饰物,如发夹、元宝簪、耳环等,后泛指项链、戒指、手镯、别针、锁片、鸡心、小老虎等等金银饰物),或是银元、玉器,这是民间传承千年的习惯,有的是祖辈遗产,一代一代传下来,留作纪念,子孙们睹物思人,寓有深意;有的是结婚时男方的聘礼、信物及女方娘家的陪嫁,人们心目中都很珍视,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出手换钱。抗战时期,人们为了躲避战祸,逃离家园,除了随身衣物,这种贵重的金银物品也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此后,原先活跃在市镇上的富商、财主们,市房被毁,偌大的家业难于经营,他们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已不复存在。抗战以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依然民不聊生,这些商贾们一时无法东山再起,平时生活就依靠这些金银财宝变卖度日,像郑、王、吴各家莫不如此。

  中国有句古训: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从前社会不安定,明火执仗入室盗抢者有之,绑架勒索者有之,人们对珍贵的东西都深藏不露,怕露了富引来灾祸惹身。现今人们的观念不同了,反其道而行之。年轻的妇女出于爱美的心理,对首饰有特别爱好,浓妆艳抹,珠光宝气;有些大款以粗大的金饰品做包装以炫富,招摇过市,虽说这是个人生活上的事,各有所好,但是这种“富贵气”,却是一种崇拜金钱的庸俗气。人生的价值不仅是财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品格,和对社会的贡献。如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多的金钱也只是铜臭熏人而已。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