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春游诗

2017年03月28日 09:08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乐忆英

  春游,又称之为“踏春”、“寻春”,或者“探春”,是一项饶有风趣的传统活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自然美景,吸引了人们走出斗室,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苏东坡曰:“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春游风俗,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形成。唐代诗人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反映出当时游人踏青的盛景。他的另一首《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带着踏青时赏心悦目的心情回来,却遇上吐蕃军队入侵四川,成都戒严,一时间旌旗鼓角,弥漫春郊。而孟郊有《长安早春》诗:“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伍候宅。”也颇有一番诗情画意和审美观的阶级对立。

  春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野餐、拨河、吟诗、放歌、荡秋千、放风筝、射柳斗草等等。唐代诗人韦庄赋诗:“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山甫的“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宋代词人张先的“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以及宋代诗人黄山谷的“未到清明先焚火,还依桑下系秋千”等等一些诗词,描绘出荡秋千的盛景和女子相约户外打秋千的情景。

  在我国汉代,踏青时还有一种活动,那便是射柳,《史记·周本记》记载,楚国有个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柳叶而百发百中,故有百步穿杨之成语。而斗草游戏更是源远流长,其实斗草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唐代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时间上也不仅仅局限于端午斗草,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宋代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风筝在古代称纸鸢,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游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高骈曾赋诗:“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

  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清代高鼎的放鸢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将放风筝的动人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

  在历代的踏青诗中,影响较大的是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一派温暖、明净和生机勃勃的仲春美景。宋代另一位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也是一首脍灸人口的踏青佳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在古代,人们踏青归来,个个戴杨簪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好,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春游踏青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不仅各风景名胜地人如海、车如潮,就连乡郊野外、丘上溪旁,也不乏寻春、探春的人们。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