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3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乌镇香市开幕

茅盾笔下的“农村的狂欢节”重现了

2017年03月27日 09:2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图为水上竞技表演。本报记者陈为民/摄

  1933年,茅盾发表散文《香市》,感慨道“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如今,香市盛况又重现于眼前。3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乌镇香市开幕。蚕仙巡游、水上竞技、民间戏曲、古镇庙会、非遗体验、特色美食等香市传统民俗在乌镇一一呈现,带人们重温茅盾的旧梦。

  据了解,本次香市将持续至4月16日。

  这是一场民间的狂欢节

  当天上午,舞狮一开场,便搏了众人眼球。锣鼓声中,两只雄狮姿态轻盈,舞步生风,跳跃、翻转、扭身、甩尾……惟妙惟肖的模样,很是俏皮。

  这边舞狮罢,那厢蚕花仙子登台撒花。只见身着绿白衣裳的“蚕花仙子”,登上白莲塔。当她拉动竹篮底的线,一朵朵花洋洋洒洒,从天而降,此时,翘首期盼的农民一涌而上,纷纷去“抢”那寓意蚕桑丰收的蚕花。

  接着,“抢”到蚕花的农民将它插在蚕山上。他们说,插得越高,就越能有个好收成。

  礼毕,蚕仙巡游、汰蚕花手、轧蚕花、扫蚕花、踏白船、戏文表演、扎花灯、做画糖、高杆船技……乌镇的青石板上、西市河里,流淌着浓浓的香市民俗,好不热闹。

  “以前养蚕,这香市年年要来。”沈琴音,63岁,乌镇镇分水墩村村民,她说,虽然现在不养蚕了,可习惯改不了,还是要来凑凑热闹,就当春游了。

  除了民俗表演,怎能少了江南美食。香市期间,水上集市俨然成了美食集市,青团、蚕花糕、麦芽饼……令人流连忘返。

  乌镇香市的渊源与复兴

  事实上,繁闹的香市由来已久。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邵云介绍,香市最早起源于南宋。清明至谷雨时分,恰逢农闲,四里八乡的农民会从水路、陆路赶至乌镇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所以,这段时日,乌镇香客云集,随之而来的杂货摊、戏班子、小吃摊等皆是为香客服务的,场面十分闹猛。此景自明代五百年来沿袭成市,相沿成俗,俗称香市。

  据《乌青镇志》记载:清明后男女赴普静寺烧香,今名香市。小贩沿途未有闲,洋片摊、糖摊、马戏、髦儿戏、傀儡戏诸娱乐场,锣鼓喧天,游人甚众……

  可惜,喧闹没有延续下去。上世纪,由于各种原因,乌镇香市一度中断,直到2001年才得以复兴。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说过,2000年,他们给东栅老街全部铺上了石板路。修整完这条街后,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老街上只有房子,人来了看什么?就这样,他们开始想到要往房子里“填充”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呢?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名人文化。

  而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的故乡,茅盾又曾将香市称为“江南水乡的狂欢节”,于是,乌镇景区恢复了享誉江南的香市。“我们既要保护、恢复古镇的形态,更要挖掘其内在的文化。”邵云说。

  对于乌镇人而言,这是老底子的传统;对于游客而言,这是旅行的意义。“乌镇不止有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民间活动。”来自广东的游客张丽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她说,她要用镜头将这活着的古镇记录下来。

  站在石桥上,张丽拍了一张踏白船的场景,发到了朋友圈里,写道:最忆是江南。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