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郑珊其人

2017年03月22日 08:2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钱 蕾

  每个古老的小镇,仿佛都会有这样一个人,疯疯癫癫,异于常人,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之类,又似与小镇气脉相连,融为一体。

  运河边有个古镇石门。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镇上最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小人物当属“毒头郑珊”无疑。印象中他高高瘦瘦,一副乐呵呵无忧无虑的模样。衣衫尚算整齐,经常穿一件灰蓝色的中山装,是那种深蓝色的卡其布,穿久了洗多了就褪成灰扑扑的蓝。他孤身一人独居在石门老屋的半间柴房,终日徜徉在市井之中与人嬉闹玩笑。在放学路上的河边偶尔遇到他,顽皮的男生会调侃地唱“郑珊郑珊,撑把凉伞……”他佯装恼怒的样子,但脸上透出的那丝笑意让人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恼了。郑珊大概是读过几年书的,毛主席语录时常应景地脱口而出,还有那么点儿表演天分,会惟妙惟肖地模仿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在那个娱乐生活贫乏的年代,有郑珊出现的地方倒是时常传出大伙儿戏谑的笑声,看到大家乐了,他也跟着呵呵地乐着。郑珊的“毒”是不带攻击性、危险性的,顶多也就是个和善开心的“毒头”。

  年少时的我,总觉得此人身世迷离,隐约透出些许神秘,如谜一样存在。长大后想起故土、想起年少的光阴,居然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此人。他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始终心存好奇,总想一探究竟。询问家里长辈,只道是他出生于石门大户人家,具体也不甚了了。2016年春,遇到乡贤叶瑜荪先生,向他求解,又在先生指引下查阅了《桐乡文史资料》。原来郑珊其人其族确实有故事可说可听,姑且记之。

  郑珊,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出生于石门郑福盛里。此郑家,乃石门百年望族,当时的镇上首富,世代经营南货、纸模、磁席等多家店铺,还拥有许多房产和田地,号称“郑半镇”。在以水路为交通要道的年代,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位于运河苏杭段之间的石门是往来船只商家休憩停泊之处。那时的石门富庶繁华,运河两岸商铺水阁林立,青石板铺就的塘路宽敞可容马车通行,能富抵半镇,实在是非同小可。郑氏堂号永锡堂,店号郑福盛。其曾祖郑耀堂,是郑氏基业的发扬光大者,治家立业善以德服人。

  郑珊的父亲郑耀孙(后改名为郑瑶荪),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绅商,书法颇有造诣,但生平已无处可查,只知道生意做到上海滩。郑耀孙育有子女四人,长子郑元,生于1927年,毕业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但由于家庭成分原因并未从政,一生教书育人;次子郑毅,生于1930年,是我国知名的心脏内科专家,在业内享有盛誉,长期供职于上海仁济医院,八十年代以教授身份赴美讲学,被吸收为美国心脏研究中心会员,据说曾为中央首长手术主刀。长女郑时敏,生于193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外语教授,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精通多门外语。郑毅和郑时敏兄妹俩都是学有所成、业有所专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救人无数、一个育人无数,两人均被收录于《桐乡当代人物资料(三)》,是郑家后裔的荣耀。

  郑珊是郑耀孙的幺儿,出生年月不确知,按其兄姐的年龄推算,应在1933年或1934年间。郑珊生不逢时,少爷生活没过上多久,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冬,石门镇遭遇日本人多次空袭,炸弹扔了一次又一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石门镇满目疮痍,郑家也惨遭重创。为避战乱,1938年郑耀孙携妻儿迁居到上海孤岛,子女进入上海志毅小学求学。彼时,郑珊尚年幼。

  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解放后,郑珊优秀的兄姐们相继考入高等学府,而郑珊和父亲回到了石门老家。紧接着社会主义改造来了,郑家的家产也进入了公私合营的滚滚洪流,只余留下一间厢房,父子俩就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相依为命。随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了,属于“四类分子”的父子俩诚惶诚恐地向革命靠拢,郑耀孙发挥书法特长,在小镇的墙上、居民的门上工工整整地书写文革标语和伟人语录。至于郑珊,则天天捧着“红宝书”到寺弄口的伟人像下做“三忠于”,“老三篇”他也背得滚瓜烂熟。后来,郑耀孙撒手离世,郑珊失去了父荫庇护,以给人挑水为生。那个时代家家户户的大门间朝南墙上一定贴着一幅伟人像,头脑单纯“一根筋”的郑珊,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每到一户人家家里挑水,必先到伟人像前毕恭毕敬地做“三忠于”,背诵几段“最高指示”,然后才开始挑水的作业,其虔诚程度无人能及。

  我记忆中的郑珊已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他的脑子没别人转得快,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一枚大大的伟人像章依然别在胸前,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深深印记。

  那段时间,小镇的邮局居然经常会有“收款人郑珊”的汇款单,令人惊讶不已。原来是他在上海事业有成但没法亲自照顾他的哥哥,时不时地汇钱帮衬他,郑珊不用挑水为生了。到邮局领钱,是郑珊最开心的时候,开心到带点得意洋洋的味道,开心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次他都尽兴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比如无师自通的口技、夸张的电影人物模仿等等,非得把邮局里的人都逗乐了,才心满意足地把钱装进兜里施施然离去。

  晚年的郑珊应该过得还算舒心。哥哥始终是疼他的,有一次专程回老家看他,抱着他心疼流泪直唤“囡囡”,观者无不动容,届时这个老“囡囡”也五十多岁了。小镇上的人是善良的,总有人明里暗里照料着他,生病就医乃至养老送终。郑珊卒年倒是可以考证的,1995年,郑珊走完了他的一生,安葬于石门镇南皋桥外运河边。岁月湮没历史,年轻一辈不再知道小镇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物。

  郑珊的命运是多舛的,是世人口中的“毒头”。我无从得知郑珊的“毒”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多变的世道所致。或许,该为郑珊的“毒”庆幸,那一点点“毒”恰到好处,帮他躲过历次运动的劫难,让他在命运跌宕起伏之后依然能笑着生活。

  落在别人身上一生的雪,我们无法看到全部。

  我所知的郑珊,仅此而已。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