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陈庄村:竹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7年03月15日 08:2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钟淑婷

  “嘭——呲——啪……”竹子破篾的声音从乌镇陈庄村的一间房屋内响起。地上,完整的竹子与破篾后的竹条堆在一起;墙上,挂着用竹子编出的精致竹编制品。破篾、刮青、起底、收口……一个年轻人一边娴熟地操作着,一边为身旁围坐着的孩子们讲解竹编的编织要领。

  这个年轻人名叫钱利淮,是嘉兴市级非遗乌镇竹编传承人钱鑫明的儿子。他曾走出陈庄村,在大学中主修了工业设计,但毕业后却重新拾起了竹编技艺。如今的他,在竹编行业已经小有名气,去年还和汪涵、李宗盛等一起入围“国匠荣耀·传承奖”。

  竹编工艺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操作工艺上来说,都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而乌镇的陈庄村曾是竹编交易集散之地,掌控着江南的竹编行业。早在明清时期,陈庄村的竹编就盛极一时,村民曾以此生活,也以此为业。“听父辈讲起,曾经全国市面上的大部分竹编器物都是陈庄村生产的。”钱利淮说,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仍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制作竹匾的盛景。

  “那时候,村上每家每户都经常传出编织竹匾的‘嘎吱’声。夜里,家家户户的灯总是很晚熄灭,因为当天的份额要当天完成,这就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篾匠持有的态度。”

  后来,伴随着乡村的打工潮,手工艺逐步让位于现代工业文明。当钱利淮带着对竹编深深的情感进入这个行业时,竹编却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竹编面临的“孤单”处境,反而让钱利淮坚定了延续陈庄村竹编“传奇”的决心。“老手艺要‘活’下去,无论是工艺还是审美都要改良。”于是,他创立了“竹芸工房”竹编工作室,在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这不,无意中看到刮青下来的篾丝,揉捏、比画几下,就已经在钱利淮的巧手中变成了可爱的竹编小动物。

  让竹编再度进入到民众生活的另外一条路就是推广教学。走进乌镇植材小学、浙江传媒学院开设竹编DIY课程;借助互联网,玩起了网络直播,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竹编的学习中。

  而今,钱利淮一家用“互联网+竹编”的创新方式继续编织着陈庄村的竹编故事,赋予了这一古技新的内涵。“现在,想要学习竹编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最喜闻乐见的一件事。”钱利淮说,接下来,他还打算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回到陈庄村,让更多人可以走进这个竹编文化悠久的村庄,了解竹编、传承竹编。

  记者手记:从盛极一时的潮头退下,却依然不肯放弃。如今,乌镇陈庄村的竹编技艺在钱利淮等年轻人的坚守下,又慢慢焕发出新颜。

  竹编是一门技艺,同时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器具沿革、编织方式等同样值得探究和传承。当然,传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将它推广到大众中去。做精品,做推广,希望陈庄村的竹编能呈现越来越健康的状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