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乌镇环境整治经验获多方学习点赞

2017年03月07日 11:3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目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在全省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经过前几年环境整治后的乌镇,如今成了各地学习参考的样板镇。前来乌镇取经的人络绎不绝,纷纷点赞“乌镇经验”。而乌镇没有止步不前,前不久又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新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谋求更高品位、更深内涵。

  那么,乌镇的经验有哪些?它是如何赢得总书记“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评价的?而今,乌镇又如何自加压力,以更高标准再上新台阶?

  古韵是乌镇的气质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2年。这一年,为摆脱“一流景区、三流镇区”的风貌形象,乌镇镇党委、政府以“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为战略目标,启动实施了“两区两化”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乌镇环境风貌大变样,达到了面上整洁、线上有景、点上出彩的效果,基本呈现出中国气派和江南诗意的新貌。

  通过环境整治后的乌镇,始终保持着古镇的韵味,呈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这一特点,尤被人津津乐道。

  子夜路是连接乌镇镇区和景区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在子夜路改造前,它两边的建筑大多是墙面贴着瓷砖,铝合金玻璃窗户,方方正正犹如一个大火柴盒子的造型,风格驳杂。而改造后的建筑以木墙木窗装饰,加入硬山、马头墙、飞檐等传统建筑元素,层次分明而富有变化,散发出浓浓的江南古镇韵味。乌镇对子夜路“改”得很精细,不论是夜间的灯光照明,道路两旁的绿化,还是雕塑、景观小品,抑或是一个桥栏、一块铺砖,都与古镇的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满怀历史感与文化感。子夜路是乌镇最先整治出的一条样板,此后,乌镇其他地方的整治也以子夜路为参考,也因此,乌镇的每一条路、每一堵墙甚至每一个角落都秉持着“乌镇气质”,令人赏心悦目。

  百姓支持是整治的关键

  环境整治的过程难免要和群众的个人利益产生一些摩擦,处理不当,容易使得整治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甚至遭到反对。乌镇在环境整治工作中运用的宣传前行五步法,较好地赢得了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

  “五步法”即曝问题、解民意、谈计划、报进度、展成效。打破“通告”、“告知”的“单向度传输”形式,邀请媒体提前介入,做好民意收集,在市级宣传平台选登居民意见,并指派专人第一时间作出答复;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激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建设的自觉性;把决策的权利交到老百姓手里,组织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商户代表召开综合环境整治中的大项目民主意见征求会。在整治工作的大项目工程重要进展节点,指派工作人员对涉及群众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同时还通过媒体途径向群众发出意见征询等。

  这一系列做法,让乌镇的小城镇综合整治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支持。很多人自愿组成宣讲员队伍,到全镇各地去宣讲环境整治的好处,监督劝说不文明行为;乌镇老人弓着腰帮店家打扫门前卫生,只为用行动劝大家要保持街道美观干净;74岁的胡晖阿姨,为了支持乌镇的环境整治,自觉把家里的水和电牵引出来,免费给施工队员使用,还劝导安抚小区居民做好配合工作……百姓配合支持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的事情不胜枚举。这一个个自觉的行动在居民中不断传播影响,营造了良好的整治氛围。

  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

  通过多年的小城镇综合整治,乌镇的地面干净了、墙面美观了、水清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与此同时,乌镇还把很多功夫下在了看不见的变化上,那就是地下管网建设。今年,乌镇还将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整治小区上空的“蜘蛛网”。以凤仙新村小区为例,这个小区线路均为墙壁吊线,小区内多家运营商线路错综复杂,多层、交叉走线,敷设光缆不标准导致电缆掉落悬挂等,这样的场景已经严重影响小区的整洁美观,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接下去,镇里将对此类小区的空中“蜘蛛网”进行整治或地埋。

  乌镇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整治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为此,乌镇注重抓好长效机制的建设,力争做到每出现一个问题,就跟上一个制度,使乌镇小城镇整治工作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抓,在全镇形成“乌镇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社会氛围。即将成立的“乌镇管家”联动中心将为乌镇的智慧管理带来进一步的便利。该负责人说:“虽然近年来乌镇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需要继续发扬马上就干、马上就办的作风狠抓落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好这项工作,让城乡更加宜居宜业、农村更加富饶美丽、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