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忆煦之先生

2017年03月06日 11:2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陈永治

  凌煦之书法作品

  凌煦之先生故去36年了。前几日,偶然翻到他生前赠予的一幅陈毅诗歌书法作品,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我与煦之先生相识于1964年。那时,我在桐乡二院中医学徒满师,分配到大麻卫生院工作。在《中医杂志》上,我接连读到凌先生两篇论述“留针”的大作,心中十分佩服,没想到家乡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精通《黄帝内经·灵枢》的针灸医生。

  随后,我冒昧地给就职于濮院卫生院的凌先生去信,向他请教学习《内经》的方法。很快,我收到了先生的回信。展开信笺,那漂亮的字体映入眼帘,令人赏心悦目。再细读,回信不但文采出众,而且先生对我丝毫没有老一辈的架子,而是热情有加,使我感到异常亲切。信中,他放低身段,措辞恳切,还提及了我曾发表于《健康报》的两篇书评,大有奖掖后辈之意,令我十分感动。

  此后,随着我与他书信往来渐多,我对煦之先生的了解也日益深入。他年长我25岁,是位学验俱丰的前辈。我诚恳以师视之,他则以忘年交待我,非常谦虚。经他指点,我进步很大,慢慢从单纯地向他请教,发展到与他合作撰写论文。如《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的点滴经验和体会》一文,发表于《江苏中医》1965年第二期;《程正通“仙方遗迹”探析》的论文,是应《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之约稿而撰写,后因“文革”停刊而未能发表。

  1965年,我被抽调到县血防专业队搞“土埋灭螺”大会战,中间休假时,我曾专程去濮院拜访煦之先生,当面聆听教诲,并作倾心长谈。此次拜访,我进一步了解到,煦之先生字贯六,祖籍湖州双林镇,出生于针灸世家。他的上祖凌汉章,名云,擅针术,是明代御医。至清朝,太医院设针灸科,汉章后人凌一凤被召授院判。乾隆年间,凌氏始迁徙濮院而居。

  煦之先生幼承庭训,继承祖传针灸之秘术;长大后又师从湖州名医,钻研典籍,孜孜不倦,业更精进。他娴熟穴法,尤擅针刺,浅深有度,每刺必中,疗效卓著,因此闻名遐迩。他所撰《从“灵枢”探讨留针之机理》《“循经考穴编”针刺法初探》等论文发表后,受到全国中医界同仁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后来,我父亲有一次生病就诊,针折断在体内,引起了全家的恐慌。按当时的医疗条件,开刀取针既痛苦又无把握。我立即想到求助于煦之先生,便打电话到濮院问该怎么办?先生很有把握地说:“断在臀部环跳穴那一公分长的折针,绝对不会刺入血管,会随血流移走到其他部位,大可不必惊慌。”还介绍说,他以前用兔子做过实验,折针在局部非但不会移位,时间长了还会慢慢氧化。听了煦之先生的话,我吃了定心丸,免去了父亲开刀取针的折腾。

  “文革”那些年,我自顾不及,与煦之先生也少了联系,但一直都在关注他的消息。尤其闻知他意外遭遇牢狱之灾,常常为之担忧。那时,我还有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就是丢失了他为我书写的于谦《咏石灰》的字幅。煦之先生与我都爱好文学,曾谈及于谦此诗,对其高风亮节非常感佩,尤其“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句,为我们所击节叹赏,故有此赠。

  拨乱反正后,他很快获释了,我们又恢复了通信联系。当得知我痛失墨宝之后,煦之先生不顾体弱多病,为我重新作书一幅,末署:“录陈毅诗四首。久不握管,笔力轻浮,请永治医师教正。凌煦之时年65岁”。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这是陈毅的诗句。煦之先生书写此诗,其当时的心情跃然纸上。可惜的是,仅仅一年之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睹物思人。我与煦之先生亦师亦友的感情,他生前对我的厚爱,常涌上心头,令人难以释怀。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吴俊华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