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吃年酒

2017年02月08日 09:2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袁广学

  经典著作《红楼梦》里,有这样的叙述:已是腊月,离年日近,贾珍命贾蓉道:“你去问问你琏二婶子,正月里请吃年酒的日子拟了没有。”可见,从古至今吃年酒,都是过好年之后的春节里。而现在,刚过“腊八节”,手机里便不断响起叫吃年酒的邀请。年前年后,皆谓年酒。有人叫好,新年好白相,打牌搓麻将;也有人抱怨,春节里不拜年,冷冷清清不像过年。

  这抱怨也许来自怀旧。回忆起我们小时候,新年里跟大人去做“客人”,即现在的吃年酒,是最开心的事情。然而,那时物质匮乏,所谓“年酒”,说出来恐令年轻人难以置信。桌面上一块红烧肉,一个红烧鱼,是不能动筷的,被称之“看肉”、“看鱼”。乡下还流传过一个笑段子。老底子一户苦人家,来了客人,向邻居借了一块“看肉”作摆饰。当女主人出来叫大家吃菜时,岂料她儿子实话实说:“阿拉肉勿吃,借来的!”羞得他妈,无处搁脸。事后,可怜的小屁股,被抽得皮开肉绽。这都是贫穷惹的祸。

  可随意吃的,就那么几碗粉丝大白菜、大蒜烧笋干。因为当时做客人,无论远近都要步行,所以有句调侃的顺口溜:“走得腿光酸,吃点老笋干!”如果亲戚家,有腌猪头肉,或白斩鸡,便是美味佳肴了。但是,鸡肉虽好,不能贪嘴。妈妈在临行前再三关照,鸡肉只能吃一块,人家一只鸡,要请一个正月呢!原来如此,难怪大人们总是夹过来又送回去。

  要说开心,在于拜年时的那份心情。印象最深的是与妈妈去外婆家,一进门,便看到外婆高兴得眼角笑成两朵花。接着拿出铜火炉,叫我烘脚,又端来镬糍汤,放到我手上。喝着热气腾腾的糖汤,一股暖流涌动全身。吃过中饭,围坐在大门口晒太阳,外婆又捧出香喷喷的南瓜子、烘青豆。左邻右舍走拢来拉家常,隔壁大舅妈,抚摸着我的新剃头说:“一年勿见,长了较关(土话:很多的意思)!”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夕阳西下离别时,虽无“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却有外婆早已染好的红蛋、甘蔗,塞进我的口袋。她伫立路口,目送我们,直至消失在苍茫暮色中。这种人间真情,是任何山珍海味所不能替代的。时隔几十年,魂牵梦萦,无法抹去。

  成年后,我去外婆家的兴趣,转移到了长我八岁的表哥身上。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心地善良让人感动。80年代初,在大麻菜场拾到一百多斤粮票,他蹲在原地,直到失主啼哭而来。因为有喝酒的嗜好,故每年腊月,会自酿一大缸新糯米做的米酒。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生活条件有所好转。我每年趁春节假期,必去乡下表哥家拜年。他知道我也好佳酿,所以见我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灶间烫米酒。小菜也少不了鱼和肉,还特别留着最好的下酒菜,鸡头、鸡爪、鸡翅膀。一杯杜搭酒下肚,香醇甜糯,我说城里变化,他讲田里庄稼,真是酒逢知己,但恨日短。

  再说老底子吃年酒,时间跨度特长。一般要从大年初一,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元宵才告结束。这里也有原因,因为正月里,天天可能有客人来,只能由男人先去拜年,女人留在家中烧菜招待。直到初十来边,数数亲戚都已来齐了,家里的女主人才开始走动。而小孩先跟爸爸去,又趁机跟妈妈做“客人”。这种到同一家亲戚,吃二趟年酒的行为,被戏谑为“削二遭地”(第二次锄草)。小辰光最忌这句话,被谑者难为情得面孔绯红。更有尴尬事,有一次,有位女客去拜年,已是正月十五,被村上一个绰号叫“细毒头”的看到,竟然连奔带跳地呼叫:“正月半,客人来吃只卵(意思是没有小菜好吃了)。”遭到旁人的训斥:“再烂讲,抽你!”那女客也认为他是神经病,不以为然。

  缘于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厂务工,由此生活节奏加快,春节里也只有四至八天有限的假期,人们对摆年酒的形式,作了相应的调整,从原来的随到随请,改为预约通知,将亲戚朋友,集中一次或两次,请来吃年酒。不变的是时间,仍在年后春节里。一般人家,早作准备自已烧,小菜还是传统鸡鸭鱼肉,生活尚为拮据,只求经济实惠。

  现如今,人们的餐桌上,天天如过节。所以过年时,特别是年轻人,对玩乐的追求已胜过吃喝。为了在新年里轻轻松松地玩一把,就催生了将摆年酒的时间大移动的“新生事物”。如今,年前十二月里办好年酒已成常态,更有甚者,怕请不到好厨师,已有赶在十一月份的先例了,也名为“年酒”。

  不管贬褒如何,存在的总有道理。但现在的年酒,不断升级,大有攀比的趋势。不少人家,场所从家里移到了大酒家,档次从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小菜从蹄子酥肉上升到进口海鲜。河蟹甲鱼已嫌过时,澳洲龙虾才显阔气。这似乎偏离了年酒的本意,因为年酒,聚的是亲情,并非菜肴的比拼。

  灯火辉煌的酒家,人头挤挤的大厅,桌上围坐着不太熟悉的客人。要想与亲戚家的主人说说话,他却忙于应付吃年酒的来宾。尽管佳肴如山,贡酒馨香,总觉得拘谨,放不开。虽有美味,少了年味;虽有佳醇,少了乡情。但我知道,这种遗憾,也许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如同新农村建设中,消失的老房子、老桥、老路一样,只留下记忆,成为永恒的乡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