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农村房子的变迁

2017年02月08日 09:2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姚孝平

  对农民来说,房子是最现实的安身之所,承载着家庭的历史变迁,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在我外公年轻时,农村非常贫穷,外公一家住的是自己搭的草棚,下面几根柱子,上面是草垛,用石棉瓦盖着,勉强御寒。一遇大风吹,草垛就被吹落,就要上去补几个。一到冬天,北风穿透稻草直吹进来,冻得瑟瑟发抖。条件好点的,才有木头房子。后来,条件稍好,农民开始造起灰瓦泥墙的平房,四壁是很厚重的泥砖。时间一长,泥墙就被蜜蜂看中,钻成了一个个蜂洞。一家老小就挤在狭窄的平房里,但比起草棚和木头房子的潮湿阴冷,这平房的居住环境也已经很好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里老百姓的收入开始增长,有的还做起了小生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造新房就成了迫切需求,在那时几乎成了一股潮流。在农民眼里,造新房一来改善居住条件,二来显得有面子。当时,农村造楼房,主人一般请一名包工头,包工头带着一帮徒弟们设计建造,自己再到村上叫帮工,包饭给烟,但不付钱,下次对方家造楼房再去还工就是。造个三层新房也要四五万元,当时工人月工资也就几百块钱,可见对农民而言,这不是笔小数目。为此,造新房时,很多人家都需向亲戚借钱。新房造好后,还债都来不及,就一直没钱装修,只有一个空壳,有的还欠包工队的工钱,连续几年都付不出。

  进入21世纪后,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加上田里收入还行,就又萌生了造新房的念头。当然,有的是孩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怕房子旧女方嫌弃。建材价格上涨,人工费也涨,造个房子不下十万元,加上装修,起码需要二三十万元。这时,活全部包给包工队,主人只要付钱就行,当然也不流行找村民帮忙了。

  时下的农村新房不仅外形像别墅,装修得也上档次,新房里热水器、空调、彩电等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这几年,农村老百姓收入越来越多,但很多人似乎都已没有了造房的冲动。如果房子刚造好,过不了多久就轮到拆迁,这钱就白花了。拆迁后,政府统一规划,造的房子一点不比城里小区差。当然,有的年轻人已在城里买了房,就任由乡下的房子一天天老去,因为根在农村,这房子一般就留给老父母居住了。一般也要到逢年过年,才会再到老房子来住一住。

  曾经,造房子是农村成年男子最大的本事,从买水泥、石灰到叫包工队请帮工、从付钱结帐到买菜递烟,皆亲力亲为。今天的年轻人,只要有钱就能在城里买到造好甚至装修好的新房,省去许多麻烦。

  这短短几十年,见证了农村的巨大变化。房子的变迁史,映射出老百姓居住环境的巨大改善。

  不过对于我而言,纵然已在城市居住多年,像清明、中秋、过年,我总习惯去乡下老房子过,走走看看。关于老房子的记忆,是抹不去的一份乡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