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传承千余年的蓝印花布、让人回味的传统小吃、绿色生态的有机农产品……

在传承之中,感受石门慢生活

2017年01月24日 09:4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陈亚萍

  绵延的大运河、蓬勃发展的农业基地、艺术大师丰子恺的故里……这里就是石门。

  近年来,石门将历史沉淀转为地域优势,古镇被赋予了更多亮眼的标签:连点成面的现代化农业、富有田野农趣的悠闲旅游环境……2015年,乌镇-石门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石门打造“江南慢生活”小镇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

  浸润江南千年的蓝印花布、让人回味的传统小吃、绿色生态的有机农产品……这一站,寻找桐乡创意旅游商品走进石门,带你感受这座千年小镇的江南慢生活。

  传承技艺留住那一方蓝白

  丰同裕推出的真丝蓝染布艺围巾。

  桐乡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唐宋时期兴盛,明清时期普遍流行于民间。2014年12月,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名列其中。

  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国初期,以蓝印花布为业务的民间染坊遍布桐乡,其中影响较大、历史较长的有石门的丰同裕染坊和崇福的蓝茂丰染坊、协大染坊等。

  2003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哀警卫筹资兴建桐乡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让百年老字号“丰同裕”重焕新生。

  正是由于哀警卫,让这棉线织就的一方土布,在桐乡人的记忆中留下了蓝白相间的雅致。

  走进厂区,院子的草地上四处都晒着印染后的布料,远远望去如一片片蓝色的湖。白色的土布晾在高高的支架上,阳光下随风飘扬。

  厂区展馆内的走廊上,挂着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品,多片蓝印花布形如波浪,由无数的细线支撑着,吊在空中,中间是一支红色的船桨,装置最上方还有7颗星。

  这幅作品名为《乌镇印象》,出自哀警卫的创意。“我的事业是依托着乌镇而起,对乌镇这座水乡有着特别的印象。”哀警卫告诉记者,目前该作品创作了三期,已在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获得银奖。

  近年来,桐乡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在保持传统印染技艺的同时,大胆地将清明上河图、丰子恺漫画等独具文化特色的名人字画,以及小桥、流水等江南元素引入设计图案,赋予了这门传统技艺新的内涵。

  不仅如此,桐乡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还与旅游相结合,在乌镇、北京等旅游景区内开设了前店后坊的蓝印花布展示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难忘那一口茶糕滋味

  礼盒包装的石湾茶糕。

  晨光熹微,清晨四五点,石门镇白马塘村一户农家的灯亮了。木制的方形糕架,细眼圆形筛子,一把菜刀,一块钢板刀,一块案板……朱新芬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茶糕”的名头已传了300余年,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仙潭文献》里就有记载,因伴茶而吃得名。旧时石门镇上的商贩,头顶茶糕箱,沿着古桥流水一路叫卖,“茶糕吃伐”的声音传到了茶馆,热腾腾的茶糕便被摆上了茶客的桌头。

  2016年,在家中老人的提议下,爱吃茶糕的朱新芬萌生了制作茶糕的念头。“家里有长辈曾经在石门当地的食品厂工作过,对旧时石门的茶糕滋味一直念念不忘。”为了做出口味纯正的茶糕,朱新芬和丈夫开始拜师学艺。

  茶糕是德清县新市镇的美食名片,每天凌晨天还未亮,朱新芬和丈夫便从石门开车前往新市学习茶糕制作。半个多月的时间,两人吃遍了桐乡、新市四五十家茶糕店。“我们还融入了石门旧时茶糕的传统制作手法,更加迎合石门人记忆中的口味。”2016年11月,桐乡市石门石湾真味茶糕铺正式开张营业。

  用优质糯米粉蒸制,中间嵌一团鲜猪肉,刚出炉的茶糕香气四溢,油润香糯。让朱新芬惊喜的是,凭借着良好的口感,茶糕一经销售便“红”了。

  吃客多了,随着口耳相传和微信朋友圈转发,名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天,朱新芬每天都会接到上百桌的酒席订单。为了便于馈赠亲友,“石湾”茶糕还推出了礼盒装,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让记者佩服的是,朱新芬和丈夫有稳定的工作,制作茶糕利用的是傍晚和凌晨的休息时间。一块茶糕,软糯鲜美,不仅守住了小镇人儿时的味道,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石门人的勤勉。

  生态农场打造有机农产品

  绿色生态的有机蔬菜。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久居都市里的人,是否曾有过关于田园生活的想象:离家不远有个农场,种满各种果树和蔬菜……位于石门镇周墅塘村的桐乡市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场,或许就承载着这样的记忆和乡愁。

  满园农庄主打“有机”招牌,所有果蔬产品均按照有机标准种植。

  在农场里,记者见到了慕名前来购买蔬菜的市民朱先生。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名为“康吃”的微信公众号告诉记者,“每一种蔬菜都能通过公众号追本溯源,还可看到种植过程的记录呢。”

  “要种出有机果蔬产品,土壤和水质很关键,原则上土壤得36个月以上没有施用农药才能保证没有残留。”桐乡市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荣鹏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土壤质量,他们并没有急着种植蔬菜,而是先犁地,让土质松软,接着人工施羊粪作为基础有机肥。在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改良后,才开始种植蔬菜。

  按照有机标准来种植蔬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这是“康吃有机生活”的特色。荣鹏涛说,未来,有机水果、肉、蛋、生鲜等都能在农场里买到,并保证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和质量。

  共存、融合、创新是发展趋势

  如何让这些带有石门特色的旅游商品更具创意?成为让来桐游客眼前一亮、渴望带走的一份伴手礼?且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石门镇党委委员夏菁:好的旅游商品应让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共存又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些使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商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例如“丰同裕”的蓝印花布产品。我们不应在传承时以任何创新的借口破坏传承。但是,旅游商品的发展需要创新,现代游客希望得到的往往是既有传统文化特征,又有现代功能的、符合现代人日常生活使用习惯的旅游商品。

  桐乡市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荣鹏涛:好的旅游商品可以追根溯源,让游客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健康。

  石门镇市民朱先生:好的旅游商品要有“特”色,在我看来,地方文化、地方制造、地方品牌均为特色商品。比如桐乡人对于石门产的桂花年糕、菊花茶等产品认可度较高,购买量也随之增加。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