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崇福七十二条半弄堂

2017年01月23日 09:37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王健

  崇福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巷弄密布如蛛网,弄里套弄,巷中串巷,弄巷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过去崇福有“七十二条半弄”之称,事实上除了崇福,塘栖、海盐、盛泽古镇都有“七十二条半弄堂”的说法。

  弄堂来源于南宋的坊巷制,坊为综合性街区,坊中之道称为巷。巷有大小之分,大巷即街道,小巷即弄堂。

  明万历《崇德县志》载:城内有六坊“宣化坊,在县治前;太平坊,在县西五十步;清泉坊,在县东义济桥下;儒林坊,在万岁桥东;嘉会坊,在县东南二百步;永安坊,在县东北二百步。”五巷“青阳巷,在县东;登仙巷,在县南;水门巷,在城隍庙西;四井巷,在县治北;宣化巷,在县西”。

  清光绪《石门县志》载有“县前坊、西门坊、南门坊、东门坊、北门坊、宣化坊、太平坊、清泉坊、儒林坊、永安坊、嘉会坊、水门坊”。

  这里的巷和坊指的都是大巷。过去的弄堂两边均是最常见的那种白墙黛瓦的封火墙,而商贾和殷富之家则会在宅内筑暗弄。

  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毁去东半城,地处东半城的书院弄、善贤弄等四十多条巷弄毁于战火。

  民国时期,北塘直街、南北沙滩、大南门等街市形成,部分弄堂又消失。后来又新增城墙弄、硝皮弄等地名。

  新中国成立后至1990年代,由于拓宽运河古道,企事业单位兴建集体宿舍,又相继形成李家弄、渔船汇北弄、邮电弄、卫池弄、煤渣弄、盛得弄等弄。至1981年,全镇尚有弄堂36条。现存弄堂34条,主要集中在原崇德县城旧址的崇德社区。

  这些弄堂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大致可分宅弄、水弄和连街弄三种类型。宅弄是依附在宅院或民居内的次建筑,因此又被称为内宅弄或陪弄;“水弄”,与水相关,即前通街后通河之弄;连街弄,一般指两条平行街道间之弄。下面分类对这些弄堂进行介绍。

  以名人或大户命名的弄

  杨家弄:位于城隍庙西,清代又称“假山头”,清代绘《语溪八景》的著名画家杨增筑庐于此,因而得名。

  陆家弄:在北桥南运河边。旧时属春风坊,清末称为“六家弄”,后“六”逐渐传为“陆”字。

  蒋家弄:今崇德初中前直通北桥,民国期间曾有蔡氏祖宅祠堂。

  李家弄:位于健康路东侧,此地为民国时期著名商人李茂丰老宅。1971年拓宽运河古道时形成巷弄。

  祠堂弄:宋代时称赵家巷(崇福寺西),北宋状元沈晦曾居于此。明嘉靖丙辰在此建忠勋祠(俗称赵公祠),纪念南宋赵汝愚,故改名祠堂弄。清代属太平五桂坊。

  以民间传说命名的弄

  立总管弄:长52米,宽仅1.2米,为崇福最窄的弄堂,北至西横街,南至宫前河(宫前路)。民国时期立总管弄口还建有总管菩萨塑像的阁台,阁台两旁的墙上绘有判官、小鬼的画像。相传乾隆年间,邑人陈万青、陈万全两弟兄家境贫寒,童年曾寄住在南门会馆,每日要经过总管弄到西寺去读书。传说陈万青是文曲星下凡,他经过总管弄时,总管菩萨总要起立致敬。有一次,被弟弟陈万全看见,随口说了声“总管菩萨立起来了”。从此,总管菩萨再也坐不下来了,这条弄就被称为立总管弄,一直相沿至今。

  以名坊命名的弄

  五桂坊弄:清代属太平五桂坊。元至元《嘉禾志》:“以莫氏五子登第建。又有蔡氏兄弟居是坊,故又立桂华里以荣之。”莫氏五子登第是指南宋居住于此的莫琮家五子登科。莫琮,字叔方,原籍仁和(今杭州),为北宋太学生。南宋建炎初,因避战乱,迁崇德县崇福寺西定居,居所名椿桂堂。莫琮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俱中进士。崇德县令朱軧奉旨在莫家住地建了表彰其功绩的“五桂坊”牌坊,毗邻的这条弄堂便被称为五桂坊弄。

  以周边建筑物命名的弄

  宫前弄:位于宫前路南,清代属水德坊。其名字来源于宋政和间在今宫前弄北所建天清宫,原名为东岳行宫道院,即道观。

  保安弄:长170米,宽2米,北至西横街,南至硝皮弄,中有保安桥横跨宫前河(宫前路),现仅存北段保安弄。旧时保安弄属登仙坊,称“保安桥头”,保安弄是目前崇福保存较为完好的青石板弄堂。保安桥北堍有吴滔故居“来鹭草堂”。

  庙弄:旧时属登仙坊,亦称“城隍庙弄”,弄北原有广济桥(庙桥),弄南段称为“水出弄”,原有观善桥,观善桥土话叫“棺材桥”,取升官发财之意。观善桥东堍有戴家楼,足球大王戴经麟出生于此,桥西堍有待雪楼,曾是横街蔡氏的故居。

  西寺弄:北原有西寺桥(普济桥)直通崇福寺(西寺),西寺弄变名于此。

  城墙弄:位于今司马高桥北侧,民国时期建,得名于崇德城墙。

  南寺埭(弄):在南寺东北侧,清代属于南门坊。得名于城墙外的南寺(南广福寺),直通南寺桥(崇义桥)。

  西城弄:清代属西门坊,称为“城弄内”,后改称“西城弄”。现已拆除,位于原重九桥北侧,弄西侧为水榭民居,今已拆除为语溪大道。

  长生弄:位于原电影院对面,崇福寺内原有“十八房”,其中一房称为“长生房”,长生弄即得名于此。

  养济弄:在蒋家弄以北,得名于明洪武二年所建的养济院。

  牢弄(即太平弄):最长的一条弄,南接崇德中路,北接养济弄。清代属太平五桂坊,县狱有边门通弄而得名,后改称太平弄。

  北坛弄:在北门外,旧时属北门坊。这里的北坛是指“邑厉坛”。根据光绪《石门县志》载:“邑厉坛在县治北朔义门外运河西岸,旧时每年清明日及秋孟望日、冬孟朔日,县令率僚属迎城隍神主于坛上,以致其祭。现已无存。”

  祗塘寺埭(弄):清代属西门坊,在西门外北沙滩。弄得名于宋嘉祐间创建的资福禅院,俗称祗堂寺。

  西坛弄:已消失,在西门外。得名于社稷坛,元至元《嘉禾志》载:“县社坛在县西二百步。”

  以居住人群的职业命名的弄

  染店弄:清代属于南门坊,称为染坊弄。民国时期改称为“染店弄”,今已消失。因染坊聚集而命名。

  皮蛋弄:在崇福镇北门,北坛弄附近,得名于传统美食“皮蛋”。

  皂隶弄:西起县街,东至南大街,长60米。清时称宣化东弄。旧时县衙差役携眷居于此,故得名。

  羊行弄:位于横街中段,善长典当旁。清末时称宣化西弄,该弄曾是湖羊集散中心,因而得名。

  混堂弄:北接东横街,西至宫前河(宫前路)。

  搬运弄:在糖坊弄东运河边,1936年薰仁门与丽正门间开设小南门(中正门),市河边便设立轮船卸货码头,搬运工在此卸货搬运至横街,故称搬运弄。

  糖坊弄:大南门内,东西走向。清代分属南门坊、水德坊,得名于糖作坊。

  硝皮弄:东西走向,旧时属登仙坊。该弄原位于南门城墙边荒地,清末民初,一批绍兴移民在此建房聚居,且多以硝皮为业,因而得名。

  此外,还有新民弄、南城弄、浒弄口、保养弄、学前弄、鱼池弄、大巷弄、北渔船汇、南渔船汇等,有些弄的名字由来不是很清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