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谈吃粥

2017年01月18日 09:08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清 风

  曾有个笑话,说某老师批评学生们在食堂就餐时饭菜浪费太多,经过一通义正词严的演说,他最后发问:“你们当中谁不是吃饭长大的?”恰好某同学瞌睡醒来,听到这句话,大声应道:“报告老师,我是吃粥长大的!”

  笑后回味,是一股涩味。我小时家贫,一天三餐,只有中午才有饭吃,早餐晚餐都是粥,夜间便在床上施法“水漫金山”,因此常怕吃粥,好在晚餐吃粥的习惯延续并不长,后来就改为吃饭了。但一直到我初中毕业离开家乡,早餐始终是粥。凌晨,天尚漆黑,头鸡未啼,伴着几声咳嗽,祖父起床了。他淘米,生火,烧开,闷一段时间,再用大碗盛起,然后喊我起床。待我洗漱完毕,那粥正好是不烫不冷的上口温度。我跨出家门,东方才露出一丝曙光。

  粥不是贫苦人家的专利,钟鸣鼎食之家也爱吃粥,不过,粥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母和林黛玉,吃的就是燕窝、人参之类的富贵粥。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早餐吃食早已五花八门、千滋百味,相比之下,粥,一来清汤寡味,二来“营养不丰”,就像农村土包子之于城市精英,在窈窕淑女面前毫无优势。因此,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爱吃粥。作为早餐吃食,粥似有退隐之势,只有在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谱里,保持着它的荣光。说起用各种五谷杂粮混煮的养生粥,我没什么经验,只会想起那个吃粥的年代,夏日闲时,母亲常会将切碎的南瓜放进白米里煮成粥,味道甘美。

  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工作后的很多年,我的早餐也主要是面条和包子,很少吃粥。记得那时有一位同事,当是我现在的年纪,常常不厌其烦地对我宣讲吃粥的好处,以及他对吃粥的喜爱。他惬意地用手按摩着肚皮,感慨地说,什么早餐,也没有一碗白米粥加一碟咸菜来得好吃!那神情,就像是在告诉我一条历经万千磨难而终于醒悟的处世真理。我很不以为然,且私笑他的“迂”。

  然而,当时的我岂能料到十多年后,自己也成了“迂腐”的“吃粥迷”。如今,单位食堂的早餐也丰富起来了,不仅有粥,还有面,味道不赖。我一进去,在窗口一站,不用开口,师傅就会端起大勺盛满一大碗白米粥递将过来……我深啜一口粥,回顾左右,叹道:“唉,粥真好吃,吃粥真好……”

  一年之中,至少九成天数我的早餐是粥。我喜欢吃纯粹的白米粥,偏薄,不加任何其他东西(南瓜粥还是可以的)。如果是乡下土灶上烧出来的自然最好,食堂里燃气灶上用大锅慢火煮成的也不错,至于电饭煲,我至今还没有吃到理想的粥。关于煮粥,袁枚在《随园食谱》里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故而水量非常重要,笠翁在《闲情偶寄》里谓“粥水忌增”,也行家之言。

  有人见我这么爱吃粥,便问我粥到底有什么好吃,口拙的我一时竟答不上来。是的,就味道而言,粥是没有什么好吃的,我们桐乡的阿能面、羊肉面那才好吃呢!还有那烧麦、生煎包、灌汤包,辅之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单那香味就够诱人了……但是口腹之欲,并非简单地决之于味蕾。粥之为粥,有着其他美味吃食所没有的东西。

  粥,软糯浓稠,像是人的肠胃的“天然适配器”。郑板桥曾将稻米煮成的稀粥称为“糊涂粥”,在给其堂弟的家信中,他谈到冬天吃粥之乐:“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其实,不论何时,经过一夜睡眠,人都有一定程度失水,早上起来,吃一碗薄粥,得粥之津液滋润,确实浑身舒坦,不过在寒冬更甚罢了。以前在外应酬,喝得酩酊大醉是常事,早上起来仍觉得头重脚轻、浑身不适,这时什么面啦包子啦统统都不要吃,只要温暖唔唔一碗薄粥稀里哗啦下肚,人就立马轻松起来,精神昂扬地奔赴那生计场去了。此种适意,只有雪夜归来或者寒灯夜读后钻进老婆的热被窝时那种舒服两相仿佛。

  粥又是诗意的、文艺的,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爱它、吟咏它。一碗冒着热气、散着清香的雪白晶莹的薄粥,本身就是一首诗;还有那土灶里柴火哔哔啵啵、或者燃气灶上细煮慢熬,然后薄粥照面,一碟咸菜、几颗花生,“嘶嘶嘶”的吃粥声打破清早的岑寂,也自有诗情在焉。当然,更主要的,粥,常常跟人们的苦难经历相联系,更容易触动文人的情怀、激发作诗的冲动。其他任何吃食,都没有粥那样富有诗意。沈复少时到其表妹芸娘(双方已定婚约)家吃喜酒,“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故事虽短,意味无穷。这里如果将粥换成饭,则文意大减。

  都说喝茶有禅意,但我认为吃粥更甚。现代社会,面对眼花缭乱的美食,吃那清淡寡味的粥,似有作“苦行僧”之意。追求感官刺激的人是不干的,但是薄粥一碗,涤肠荡胃,清心寡欲,实是修持身心的最佳方式。其实粥也是一种美食,不过,它不单单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的好:“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