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章勇良:做科研是很享受的事情

2017年01月13日 09:30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平 阳
 
 
 
 
 
 

  倘若将求知的过程比作一场赛跑,那么章勇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步履不停的“阿甘”,把求学足迹留在了中国、新加坡和美国三片不同的土地上。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再到成为教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在科研的道路上,从乌镇走出的章勇良用自己的努力写下精彩的人生篇章。“我很享受做科研的过程。特别是当你的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发展之时,一种满足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章勇良说,他将继续泅渡知识之海,去发现科研领域的“新大陆”。

  从乌镇乡间走出的高材生

  1969年,章勇良出生于乌镇。“小时候家里在农村,那时虽然物质条件并不富足,但是却有一份单纯的快乐。”谈到儿时岁月,章勇良以舒缓、轻松的话语向笔者娓娓道来。“我小学念的是村办小学,就在村头一间小房子里。”章勇良说,校舍的条件很简陋,“天冷的时候,男生们下课会在教室外‘轧猪油’(两队小孩靠着墙相互挤来挤去),因为这样能让身子暖和一些,现在想想很有趣。”关于故乡,令章勇良难忘的还有各种美食。“从田里收获的豌豆,只要用水煮一煮,便是一道清甜可口的佳肴。”章勇良说,除了豌豆,咸鸭蛋、芽麦塌饼等也都是自己儿时爱吃的食物,至今仍然十分想念。

  在桐乡,章勇良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光。1988年,章勇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就读。“那时去外国读书的人还很少,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觉得留学离自己很遥远。”本科期间,章勇良尚未有出国留学的打算。1992年,章勇良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正是在读研期间,章勇良的观念第一次发生了改变。“当时我有一个室友,他的姐姐在国外,他从研一就开始准备托福、GRE等考试,身边也有些同学准备出国。”章勇良回忆说,那时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自己也有点心动。

  研究生行将毕业,章勇良开始谋划起自己的未来。“当时研究生比较少,但工作的选择并不多,主要是去高等院校当教师,或者去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章勇良说,自己挺喜欢当老师,不过对科研的兴趣更浓厚一些。章勇良曾经应聘了一所大学的教师岗位,不过单纯的教书并不是他想要的。1995年,在取得微生物系理学硕士学位后,章勇良进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为了一名助理研究员。

  “在研究中,我了解到国外在学术领域有不少全新的发现,也让我更加想出国去一睹究竟。”在中科院时,章勇良一边搞研究,一边张罗起了出国的事情。“组里主任得知我要出国时,对我表示了挽留。现在想想,当年迈出国门的这一步,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校时,章勇良申请了新加坡和美国的几所学校,最终,他选择了提供奖学金的新加坡国立大学。1997年夏,章勇良只身一人前往新加坡,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活。

  关于新美两国的留学记忆

  初到新加坡时,章勇良并没有感到陌生。“新加坡的华人很多,不少风俗习惯和国内差不多,而且在同一个时区,都不用倒时差。”章勇良笑着说。生活上很快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但学术上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在读博士时,一个课题可能要花3、4年的时间来钻研,导师并不会给你太多指导,更多需要自己去实践、摸索。”就这样,章勇良一头扎进实验室,全力开展研究。章勇良还记得,自己有次在实验需要用到减差杂交技术,这在当时还是一种新技术,实验室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修正,章勇良最终收获研究成果,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发表。

  “做科研有时是很枯燥的,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里,但当科研取得成果时,就会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2000年,章勇良在《Microbiology》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内容是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比较两种微生物在遗传上的差异。成果的公开发表,为章勇良开展科研活动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之中。

  虽然身处异国,章勇良却时时惦念着故乡和亲人。出国后不久,一个噩耗从国内传来——父亲患了重症。家中并不富裕,父亲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章勇良省吃俭用,将省下的奖学金寄回国内,还在紧张的研究之余,挤出时间打工挣钱,竭尽所能为家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章勇良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未来要成为一名教授,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在我研究的领域,美国的学术成果走在世界前沿,我想要去那里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很快,章勇良将美国作为自己留学之路的下一站。经过申请,2002年,章勇良飞跃太平洋,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但研究领域,却从自己一直熟悉的微生物学变为了免疫学。“免疫学与人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用性也更强,这是我选择改变研究领域的原因。”章勇良告诉笔者。

  同样是留学,从新加坡到美国,却让章勇良花了不少时间来实现平稳过度。都说“隔行如隔山”,在科研中,不同专业的研究同样有着许多差别。“到美国后的头两年里,基本上都是早上起床洗漱好,就跑去实验室,一直忙到深夜才回来休息。”章勇良说,与实验室里的同仁相比,他需要花更多时间恶补免疫学的基础知识。虽然在新加坡也说英语,但和美国有着不同之处。因此,章勇良还不得不抓紧补习英语。白天,他经常一边走路一边听英语,晚上回家后,他又打开电视,跟着电视节目学英语。

  那时,章勇良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却因为忙而没有多少时间做饭。“一般一周做一两次菜,做的都是炖肉、炖排骨等一些简单的菜,晚上把食材丢进锅里,早上起来就煮好了。”章勇良回忆,当时自己吃的最多的一道菜是土豆炖牛肉,一周煮一大锅,每天早上盛一点带到实验室,也算解决了吃饭问题。“现在我看到土豆炖牛肉,一口都不想吃了,也许是那时候在美国吃得太多了吧。”章勇良笑言。

  回忆起美国留学往事,章勇良坦言,最想感谢一个人,那便是自己的导师。“我导师对我很好,是他的鼓励和引导,帮我克服一个个困难,让我在免疫学上的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导师的真诚帮助之下,章勇良在全新的研究领域内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还在世界顶尖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

  重返狮城

  成立科研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结束后,章勇良曾经想要留在美国工作。当时美国正值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章勇良曾经试图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却因为没有持续的科研经费而遭遇挫折。那时,章勇良已经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亟需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章勇良同时申请到了德克萨斯州的一所大学和自己曾经就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职位,他与家人商量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回新加坡工作。

  在新加坡,章勇良组建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室。“我现在的研究与人的疾病有关,与医学相结合。比如癌症,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分子或药物来治疗。”2015年,章勇良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大肠癌的文章,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可以抑制大肠癌的发展,发表在著名的癌症研究杂志《Oncogene》上。近年来,禽流感等各种流感增多,章勇良也申请了有关流感的课题,并通过研究发现感冒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人体会分泌白介素,抑制感冒病毒的复制,而感冒病毒侵入细胞后,会调节、诱导细胞基因的表达,抑制白介素的表达,让感冒病毒更好地复制,这一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细胞》的子刊《Cell Reports》上。

  在实验室里,章勇良不仅是研究者,也是一名导师。“刚当导师时,因为缺乏经验,有时一着急,还会批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章勇良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在我对学生的态度更加平和,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资质和特点因材施教,给他们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章勇良告诉笔者,已有三位学生顺利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他们现在都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我替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这几年国内科研发展非常快,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回国。”章勇良告诉笔者,目前实验室中的部分实验已经与国内开展了合作,期待接下来能有课题合作。“科研是一种挑战,而我很乐意去接受这个挑战,希望能够在目前从事的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对于未来,章勇良满怀憧憬。

  图片由章勇良本人提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潘霞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