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规模领先到技术领先

巨石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01月10日 08:27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孙怡 通讯员 魏平

  

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强参加会议并领奖。

  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昨天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由国务院设立,属于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奖励授予在各个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由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独立承担,这是此次大会除了“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之外,唯一由单个企业独立承担的科技成果项目。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实现我国玻纤行业首次国外技术输出

  巨石在埃及的生产线。(本版照片由巨石集团提供)

  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建筑建材、节能环保等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替代钢材、木材、石材等传统材料的新一代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在新能源开发、汽车轻量化、油气远距离输送等重大技术和工程领域,都需更高性能的增强纤维作为基础材料予以支撑。然而,在玻璃纤维产业领域,依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问题,严重阻碍了玻璃纤维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和大范围应用。

  为了达到高性能、大规模,同时实现低成本的目标,此次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历经5年的刻苦攻关,提出了研发新配方、开发成套装备、绿色制造技术等创新思路,通过三元混合碱土效应技术、超大型窑炉结构技术等措施,突破了高性能与规模化之间的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项目目标。

  据悉,这一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推动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引领行业进步、提升下游复合材料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攻克了玻纤高性能与规模化的核心技术瓶颈,提高了我国基础材料制造水平,实现了国内玻纤行业的首次国外技术输出。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窑炉规模、单通路炉位数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据有关数据统计,该项目涉及授权专利36项,含美国等国际发明5项,国内发明17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8篇;2013年至2015年,实现销售173.16亿元,在国内15条生产线推广,并建成埃及示范线,实现我国玻纤行业首次国外技术输出。

  复合材料行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陈博说:“巨石的获奖项目在整个玻璃纤维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它从源头上提高了玻璃纤维的生产技术水平,采用纯氧燃烧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氮氧化物的产生,对缓解雾霾等空气污染有帮助。”陈博表示,虽然国内也有同行在生产高性能玻璃纤维,但都比不上巨石,在产品性能上与巨石存在一定差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玻璃纤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的质量、寿命和性能,好的玻璃纤维才能生产出好的复合材料,因此,巨石将高性能玻璃纤维做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对下游复合材料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价值。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竞争,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市场才会接受你。”这是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奖项、名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对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和突破。作为一位实业家,他更看重的是成果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对科技创新的专注与坚守

  成功实现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先转型

  一直以来,巨石集团以“成为全球玻纤工业的领导者”为愿景,致力于玻璃纤维“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民族魄力,为推动世界复合材料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确立了“产品高端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四化”战略目标。

  从土法坩埚改为代铂炉,再到搞无碱组合炉和中碱池窑拉丝,不论是2000年第一条年产1.6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的建成,还是随后10年里6万吨、10万吨、12万吨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的相继投产,巨石集团逐步建立起了以自主研发为主、技术引进为辅、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实现了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蜕变,昂首跻身世界一流玻纤企业的行列。

  对于科技创新一如既往的专注与坚守,使巨石集团成功完成了从初期的规模领先战略向技术领先战略的转型。如今,巨石集团已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譬如,大规模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全自动物流输送技术、大漏板技术、专有浸润剂技术、纯氧燃烧技术、高性能玻璃纤维技术等,技术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控制成本、提升质量、赢得市场的“杀手锏”,使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

  对于技术创新的推崇和投入,使得巨石集团最终在营收、利润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在张毓强看来,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是要主动出击、迎合市场。

  在巨石集团,创新已成为一种机制,它涵盖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营造出了一种“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时不有,创新人人可及”的企业文化。

  用创新理念激活了整个企业,上至企业高管,下至一线工人。张毓强认为,要推进全员创新,就要研究如何给广大员工一个平台和激励。巨石集团制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全员参与创新体系。这个内部创新管理体系分为重大创新、一般创新、改进项目三个层级。据悉,“重大创新”每年实施的项目有二三十项,这二三十项技术的定位必须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创新”每年的项目大概100项,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改进项目”主要是针对生产现场执行设施的一些创新和改造,每年的数量大概在500项。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这件事中,巨石集团专门成立了创新项目的归口部门,并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创新的管理制度,对项目的申报程序、考核奖惩等进行制度化的规定。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中,记者看到了不少“诱惑性”的条款,譬如:由项目评审组综合项目的技术水平、实施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等因素,对项目组的最低奖励金额为5万元,最高奖励金额为20万元;对于项目成果特别突出的,由集团公司另行决定,不封顶……

  这个创新体系带来的“惠果”,不仅在遍地开花的创新项目上有所呈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了人才的挖掘与聚拢。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深入每个巨石人的心中。为了充分挖掘人才,巨石集团建立了一套人才引进、培养和晋升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种类比较齐全、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队伍。

  “我们给创新定了一个好的制度,营造了一种好的氛围,同时我们也有允许创新失败的包容。”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张毓强信心满满地说,“只要巨石的创新精神不停歇,我们领跑的脚步就会永不止步。”

  ◆记者手记

  创新是企业唯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从桐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桐乡振兴实体经济的路径已然清晰,狠抓实体经济,突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驱动作用,统筹三次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实体经济是桐乡的根基,实业兴则桐乡兴,只有精心培育好实体经济这个根本,桐乡的未来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桐乡城市的品牌形象才能叫响世界。聚力科技创新,做强实体经济,巨石集团的引领示范为桐乡实现赶超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