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情系民生,做百姓的贴心人

2016年12月26日 09:11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老人们体验智慧养老。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为民解难服务”是民政事业不变的初衷。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遍布城乡,低保标准城乡拉平、稳步上升,“三社联动”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回顾过去几年,桐乡民政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未来,市民政局将紧紧围绕“健全新型社会福利、新型社会救助、‘三社’工作、双拥优抚安置和社会事务管理”五大体系,不断发挥好民政工作的“保底、基础、支持和支撑”四个作用,倾力打造贴心民政,提升民政工作建设水平。

  精准救助

  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测血压。

  路人驻足国际社工日宣传现场。

  家住石门镇周墅塘村的姚某是先天智力残疾二级,47岁一直单身未婚,无劳动和自理能力,生活全靠74岁的父亲照顾。根据今年新出台的相关规定,对依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可以对其进行单独施保,每月发放低保金。通过单独施保,姚某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一直以来,低保制度为很多困难家庭撑起了保护伞。目前,我市在册低保户共有3126户、5557人。今年全年共发放低保金及生活补贴40564人次、共2096多万元。同时,我市通过逐步完善社会救助数据信息平台,开展救助数据分析研究和评估,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措施精准到位、救助流程精准高效。

  今年以来,我市还陆续起草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桐乡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事项的通知》《关于在社会救助领域开展社会工作的实施办法》《桐乡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建立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制度、对部分依靠家庭供养残疾人的低保政策调整、完善赡养能力的计算方法、调整突发重大病(灾)困难家庭财产核定条件、开展支出型贫困救助等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证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在最困难的群众身上。

  因病致贫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环。目前医疗保险只针对可报销部分,重特大疾病家庭的自费部分医疗费用巨大,普通家庭无法负担,导致家庭贫困。因此我市对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增加了对自费部分和普通门诊的救助,将一、二、三类对象的救助比例从原来的70%、60%、50%提高到90%、80%、70%,有效地完善和提高了我市医疗救助水平。

  幸福养老

  建设老年友好城市

  桐乡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何为老人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老人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我市把建设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完善机构养老、为老年人购买意外险等列入惠民实事工程,实现了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全覆盖,在全市基本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依托、社区服务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这里环境整洁,设施也很齐全,每天过来打打球很舒坦。”68岁的梧桐街道文昌社区居民郑金根和老朋友经常会去新世纪公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乒乓球。郑金根告诉记者,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很多老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除了日常的休闲活动,日托、送餐、理发、代购药品、洗衣服等为老服务也渗透到了照料中心内。

  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1家,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全覆盖,照料中心还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实现了服务功能的升级。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养老也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桐乡共有市社会福利中心、崇福镇养老服务中心等14家公办养老机构,还有主打医养结合特色的桐乡市颐康养护院和高标准建设的桐乡市和济颐养院等民办养老机构。新建成的亲和源(桐乡)爱乐之家则主推老年公寓(酒店)式养老,采用会员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乌镇雅达国际产业园雅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则积极打造学院式的养老模式。

  而在智慧养老方面,乌镇已是先行者。在乌镇椿熙堂,这里可以为老人提供文体活动、健康检测等服务,还能利用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等设备,让老人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便捷的养老体验。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推进老年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由政府出资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作为老年人关爱工程列入2016年桐乡市政府惠民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共受理报案770起,结案赔付446件,赔付金额125.4万元。

  随着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养老软环境和服务能力提升也紧随其后。这两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有据可循的意见、办法,逐步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今年全市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将通过星级争创,提升优质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要按照确保托底型养老、扩大普惠型养老、支持社会化养老的主线,实现“9643”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做强“桐乡·休闲养生”和“桐乡乌镇·智慧养老”两大养老品牌。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政策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定位清晰,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社会主体作用显现,体系互融开放,设施多样、结构布局合理、服务项目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老龄和养老服务大融合格局。

  “三社”联动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最大的区别在于是政府“一肩挑”,还是让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这“三社”介入并发挥主体作用。眼下,我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理念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目前全市累计社会工作持证人数为851人。“能够在这里一干就是10多年,自己也没想到。”曾荣获“中国最美社工”称号的何维群笑着说,她从到桐乡市老年公寓工作以来,经常用社工专业知识引导老人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同时,她还将社工理念融入护理员队伍的管理中。

  何维群只是桐乡社工队伍中的一个缩影。为了加强社工队伍培育,我市出台多项文件,多举措提升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水平。

  一份权力清单令基层自治组织实现了转型,在村(社区)纷纷“减负”的同时,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要如何才能得到保障与提升?社会组织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我市共有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342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2084家,社会组织在全市发展的多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帮助草根公益社会组织更好地成长,实现公益梦,我市还借助市社会组织孵化园平台,让草根社会组织发展越来越规范。自去年前两批社会组织出壳后,今年又有12家机构签约入驻孵化园。

  桐乡市彩虹家庭社工事务所是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社工机构。事务所开展的“农村贫困单亲家庭关爱行动项目”着重解决农村贫困单亲家庭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两年时间共招募了150多名志愿者,为很多农村贫困单亲家庭带去温暖。

  在培育社会组织承接社会公共服务这条道路上,我市通过多方面举措,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如今在桐乡,很多紧贴百姓的公共服务项目都由社会组织来提供,他们不只“接得住”还“管得好”。

  (本版照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