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桐乡警方:构建警务共同体织密城区“平安建设网”

2016年12月08日 08:39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李爱华

  110接处警警情中,邻里纠纷类报警居高不下,社区民警就走街串巷,“沉”下去到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老城区社会治安问题集中在小案、小事上,警力捉襟见肘,就动员辖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警务共同体”……记者日前从桐乡市公安局梧桐派出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所通过各项创新工作举措深化勤务改革,在进一步解放公安民警警力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打击犯罪,尽最大限度服务群众收效显著。

  启动首个值班体验营

  吸纳社会大众协同治理

  “如今,咱们所里有公民警校学员50余人,平安义工百余人,还有不少热心的群众市民为公安民警解决基层矛盾、难题提供帮助。”近日,梧桐派出所教导员霸亚军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该所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安工作,构建“警务共同体”,最终达到社会协同治理效果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由梧桐派出所首创的桐乡市公安局公民警校学员体验营活动第一期正式启动。活动首次举办,不少公民警校的学员就踊跃报名参与。活动中,参与的警校学员来到梧桐派出所“110”值班处警室,跟随民警值班处警。“110接处警体验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什么样的矛盾纠纷民警如何处置我们都在现场直击,更有切身体会。”一名参加活动的公民警校学员表示,这也让他对公安机关一线民警的工作有了不小的改观。在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体验营活动又举办了多次,吸纳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扩大了影响力。

  邀请警校学员参与体验,还只是梧桐派出所构建“警务共同体”的第一步。通过现场直击的直观体验,参与活动的社会大众在对公安工作更加了解的同时,也更为积极地参与、投入到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协助公安民警把好社区、家园的“平安关”。随着学员值班体验营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发酵,梧桐派出所又在近期开设了12个微信警务室、323个微信群,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吸纳辖区房东、商铺业主、中介等各相关专业从业人事,动员他们及时通报平安信息,为平安建设献计献策。

  深化勤务改革机制

  破解辖区治安“疑难杂症”

  “通过构建警务共同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过去派出所捉襟见肘的警力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梧桐派出所所长周建国这样告诉记者,在进一步解放警力后,该所领导考虑的是如何集中力量破解辖区过去一直存在的各类“疑难杂症”。

  据悉,梧桐派出所辖区位于市区西片,主要为老城区,老旧小区较多。根据辖区特点等综合因素,在对上半年110接处警情况科学分析后,不难发现,该所邻里纠纷类警情一直居高不下。如何破解这个疑难症结?今年下半年以来,该所所有社区民警持续开展走街串巷的大走访,走进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

  “台风这两天要来了,家里门窗关好,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遇到什么难题记得跟我们联系。”今年7月7日下午,梧桐派出所社区民警沈建兴、余雪英来到梧桐街道永宁社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永宁社区老旧住房较多,每年台风将来之际,沈建兴都会这样提前上门走访,了解社情民意,看看辖区的老旧小区居民有没有做好防汛防台准备,是否需要民警帮助。

  沈建兴看似与调解邻里纠纷无关紧要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却蕴含着一个具有20多年社区工作经验老民警的“大智慧”。“邻里矛盾纠纷怎么才能快速解决?必须得靠平时多听、多看、多了解。”沈建兴说,只有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圈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邻里关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纠纷调解率。

  通过构建“警务共同体”,梧桐派出所进一步解放了警力;通过科学分析研判辖区疑难问题,解决一起起小事、小案最终换来的是更加平稳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更加和睦协调的辖区邻里关系。言及该所一年来致力于构建“警务共同体”,破解辖区难题等工作,周建国表示,亟待梧桐所公安民警解决的各类社会治安难题还有许多。虽然如此,一张通过“警务共同体”不断织密的平安建设之网,已经在梧桐派出所辖区逐渐形成,随之而来的社会效应也逐渐显露。

  据统计,今年初以来,梧桐派出所辖区内刑事警情数下降14.87%;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