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我的租房生活

2016年12月07日 13:34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姚孝平

  我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义乌一家旅游公司找了份导游的工作。公司不提供吃住,于是我和几个刚毕业的同学合租了一间套房。房子在顶楼,租金六百一月,我们四人(还有小刚、小贾、小丹)平摊。房东是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男主人曾在国民党的邮局当发报员,为人和蔼;女主人是个老阿姨高胖,为人刻薄。老阿姨每天早上都要上楼来摘菜、烧水,打扰我们睡觉。如果我们把房间的桌椅挪动了位置,她就进来骂。有一次,我回来时,房间里吵成了一团,几个人正和老阿姨用义乌话对骂,我不懂义乌话,无法参加。事后,我才明白,起因是室友小丹挪动了沙发,引起老阿姨的不悦。而且每有同学过来玩,老阿姨都要盘问其底细。好在我们做导游要出团,不用天天见到她。顶楼热,当地又缺水,夏天实在难熬,他们三人有时就回家住,我没办法,只好苦熬。有几次,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才听到楼下响起水声,又急忙拿起水桶下去接水。后来,小刚和小贾成了恋人,性格直爽的小丹嫁给了当地一个富二代。

  因小刚换了工作,小贾住了酒店,半年多的合租生活要结束了。2005年3月,我在一个小弄里找了个旧房子,因为当地外来务工者极多,房源紧,即使这样破旧的木结构房子依然十分紧俏。一个单间,厕所和洗澡的地方公用,每月房租350元。当地租房有个规矩,房租至少要付半年。房东是个漂亮的中年女子,第二天早上她就来敲门和我吵架了。原因是住我对面的她婆婆告密,说我并不是一个人住。我解释说我同学帮我搬家,晚了回不去住了一晚,她这才没话说。当天晚上,她婆婆拿过两个茶叶蛋给我算是赔礼。我内心生出的不是温暖,而是悲凉,一个人刚踏上社会,身处异地,没有亲人的关心。

  那时,我在另一个旅游公司上班,公司业务很差,一个月也带不了两三个团,我们导游每月仅有四五百块,情绪低落的我周末去图书馆看报,晚上去网吧上网。幸好房间有个桌子,有时晚上我就写作。当然,那时写的文章几乎没有发表的。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同学小王经常来陪陪我,我俩买些菜在房间煮,边吃边聊,聊同学和工作。这段时间,我实际是入不敷出的。在亲戚的劝说下,这年的六月我离开了义乌,回到了桐乡。剩下的租期以每月300的价格转租给了一对小夫妻。

  回桐乡后,初中同学小曹刚好毕业租房,把其中最小一间留给了我,每月70元。50多平放米的小套挤了5个人,除了小曹两口,还有一对恋人。女的叫范秋妹,他男朋友一进门,喊“范秋妹”,我总以为问我“饭吃没”(桐乡话两者谐音)。房租一个季度一交,我们把钱交给那一对恋人,月底房东来收钱,是一个中年男人。我跟着同学小徐学淘宝卖货,每天坐在电脑前,电脑是我花一千多买的二手货。不懂做生意的我,一下子进了七千多块钱的玩具,结果卖不出,过了好几年才亏本卖光。吃饭是自己做的,米我从家里拿,菜同学买得多一些。因为住在杨家门,那边小吃店很多,晚上饿了,就会出去吃煎饺和稀饭。后来,我们进了些雪地靴,才有了点生意。每天网聊,填单子,发货,非常开心。晚上,我开始写点文字,慢慢地,有文章零星地在《南湖晚报》、《嘉兴日报·桐乡版》发表。2007年3月,这对恋人买了房要搬走,我们结束了杨家门的租房生活。

  我和小曹、同学小朱在羊行头六楼租了一套房,租金500多,我住小房间,100元。小朱女朋友小张是东北人,人热情善良,但东北人骨子里还是和江南人不同。她争着给我们做饭,但有点难吃,还一个劲问我们好不好吃,我们只好说“好吃”,她一听好吃,来劲了,说好吃那我天天给你们做。小曹一听,放下筷子,说:“我吃饱了”。小朱也只好经常去附近买快餐,一荤三素,五块钱。那段时间其实是比较快乐的。周末晚上,大家吃完饭,一起打牌。小曹有个同学,绰号叫“大师”,他每次一到,就笑着说:“今天又要来贡献一点了。”如同他的绰号,每回都要“大输”。我那时在一个亲戚店里帮忙,每天早出晚归。最难熬的是,夏天没有空调,每天晚上汗流浃背,简直度日如年。这年夏天,旁边一个商场动工建造,挖工经常在深夜轰隆隆开工,搅得无法安睡。同学每天打110,110说这归环保局管,又打环保局电话。人来了,说了挖机师傅几句。人一走,轰隆隆声又响。如此天天反复。后来,小买了新房,大家又散了。

  2007年9月底,我在梧桐大街段延伸租了个隔层,开始了独居生活。房东是拆迁户,水电工,为人和善。房租180元,但水电费一个月要200多。我干起了老本行,代理了一些菊花产品网上销售,勉强维持生活。这段时间,性格开朗的好友小宾经常来玩,晚上一起吃烧烤,度过了许多荒芜的时光。一个人时,买菜做饭,再买些面包饼干当早餐,晚上躺在温暖的被子里看书,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我把家里那台母亲生前买的大彩电弄了过来,已经很多年没看电视了,孤独的我每天看到深夜。有书有电视有吃的,日复一日。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买房成家了,我每天住在别人家里,家里的房子破旧不堪,我原来的房间已不太能住人了。特别是除夕夜,和爷爷奶奶早早吃完年夜饭,还得摸着黑从乡下赶回桐乡,半路上,望着万家灯火,听着烟花声四起,一路感到寂寞无比。躺在出租房的床上,看着新闻里万家团圆的景象,心酸无比。没有稳定的家,居无定所,总是可怜的。于是,2008年7月我拿出所有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些钱,在桐乡买了个二手房。不管如何,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不用再找房搬家,不用再受各种干扰,不用再在除夕夜睡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中国人对房子有着很深的情结。有的人干了一辈子,就只多了一套房。房子也是年轻人为之奋斗的生活目标,有房总比没房好。有了房子才像个家,心稳定了,家人也安心了,房子对于家庭稳定有着重要的凝聚作用。有名如鲁迅者,当年北漂,也还是凑钱买了大房子,他也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更何况我等芸芸众生,总摆脱不了物质的诱惑,总免不了这一生要被衣食与住房所累。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