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一条小拉链,历经十余年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完美蜕变;一个打工者,怀抱理想奋斗十余年,终于实现创业的人生价值

搭建大平台,让更多投资人成为“主角”

2016年12月07日 09:32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孙怡/文 陈为民/摄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早在2011年,“选商选资”的概念已渐渐萌芽,从以前的不管引资项目有无污染,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发展,只要能拉来就一概欢迎,逐渐向“精准招商”过渡,这其中不仅是一种招商理念招商方式的变革,更是桐乡未来经济实力的彰显。

  透过一堆堆数字,我们可以直观感受桐乡经济的脉搏,近年来,桐乡已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百强”名单。

  有人不禁会问,小小的一个桐乡,是什么赋予了它如此强大的能力。答案很简单,就是“招商引资”。

  栽梧桐树引金凤凰,以园区承接项目落地。近年来,桐乡不断加快平台建设,形成了桐乡经济开发区、临杭经济区、高桥新区、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崇福经济区为代表的五大平台,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园区投资建厂,吸引项目向园区集聚。鲜明的产业特点,为项目成功落地和产业集聚开启了良好局面。

  垦青:拉链,不仅仅是配角

  拉链作为服装的辅料,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扮演配角的角色,然而,在垦青拉链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里,却以主角的姿态出现在各种服装设计上,不仅在配套产品中起到拉合和开启的作用,更成为服装或配套产品的一种装饰、一种潮流。此时的拉链功能和含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正如垦青(浙江)拉链有限公司,不过短短10余年,已在桐乡这块丰腴的土地上迅速壮大,从当年破土而出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爱上桐乡,理由不止一个

  垦青拉链集团有限公司用40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缔造了今天闻名世界的拉链品牌—KCC。1992年,在隐形尼龙长拉链制造设备上获得重大技术突破之后,垦青决定进军拉链生产,并于当年在深圳宝安设立生产工厂,专业生产隐形拉链与尼龙拉链,同时注册KCC商标。垦青从拉链设备制造开始,业务扩展至拉链整厂输出,设立了拥有完整生产线的拉链整厂,KCC自此成为隐形拉链的代表品牌。

  为了更加深入挺进大陆市场,2000年,垦青(浙江)拉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俊彦便开始对多个地域进行了综合元素的考量。“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而拉链作为辅料,是服装生产中的必备品,我希望把更多垦青创新的拉链带到大陆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到,拉链,不仅仅只是配角。”钟俊彦坦言,他希望能以上海为轴心,辐射全国。

  因此,在钟俊彦的选址标准里,多了一条:与上海之间的车程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车程。

  从江苏的昆山到吴江,再到苏州,周边的一些台商聚集地,钟俊彦几乎看了个遍,但始终离他心里的那份“感觉”差了一截。一次在绍兴的考察活动中,钟俊彦遇到了正在绍兴招商的桐乡经济开发区的招商人员。

  那一次的偶遇与交谈,是钟俊彦第一次听说有一个地方叫“桐乡”,怀着某一种期待,他踏上了这片土地。

  “桐乡是一个干净的城市。”这是桐乡给钟俊彦的第一印象。他回忆,桐乡符合距离上海一个半小时车程内的标准,虽说面积不大,但城市功能完善,文化气息浓郁,仿佛有一种魔力深深吸引着他。

  在这片被浸润的土地上

  演绎一场拉链产业的革命性创新

  “就这里了!”钟俊彦果断作出了决定。于是,在2003年的秋冬,在当初开发区二期的大片空土地上,一个名叫垦青(浙江)拉链有限公司正式开建。

  拉链以一扇门的姿态存在了100多年,而“垦青”用它打开了一个别样的未来。

  拉链作为辅料,一直被定位为服装的配角,但是“垦青”的产品,却以主角的姿态出现在各种服装设计上,不仅在配套产品中起到拉合和开启的作用,更成为服装或配套产品的一种装饰、一种潮流,此时的拉链功能和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度的变化。“一说到拉链,第一反应是其功能性与实用性,拉链的艺术与时尚价值往往被大众忽略。”钟俊彦坦言,随着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从原来的追求款式,逐步发展到现在对服装材质的关注,对辅料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譬如重视拉链水洗后的色牢度和拉头的扭力等细节。

  “创新决定着产品的市场与企业的未来。”对于创新,钟俊彦的言语中透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坚定。在他看来,销售量与利润并没有被摆在第一位置,他更注重的是差异化发展。

  各色电镀齿、多色线、银葱彩色带、绒布带、多拉头拉链……在样品展示厅里,数十种拉链仿佛被赋予了某种能量,光彩熠熠。“享受着每一根设计线条背后的兴奋感。”依然奋战在设计创新一线的钟俊彦告诉记者,他就像一个捏陶的师傅,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只是希望给这世界多留下几分实用的美。

  今年上半年,嘉兴市第二届“红船杯”工业设计大赛结果揭晓,“垦青”产品“轨道式防水拉链”荣获银奖,钟俊彦则荣获杰出设计师奖。

  轨道式防水拉链是“垦青”在拉链技术上的又一大突破,适用于户外服装与包袋,其主要构造不同于一般类型有链牙的防水拉链,滑动性佳,且可以达到100%的防水效果,可耐1米水压。该产品生产过程简单不繁复,省却了织带、植牙、染整、整烫等过程,更加环保,且可采用高周波进行无缝贴合,具有高附加值。

  在“垦青”的客户版图里,Boss、Dior、Zara等一线大牌的客户群体多达数十个。如果将拉链换算成米数,2015年,“垦青(浙江)”共生产拉链4500万米,销售额近5000万元,其中海外市场占了销售额的一半。

  无论是特殊防水防风拉链,还是金属复古齿拉链,抑或是金属研磨电镀齿拉链……40年来,“垦青”不断在拉链行业里“上下求索”,用产品刷新出一个个行业里的“神话”。

  目前“垦青”的产品库已经生产过上千种式样的拉链,这上千种款式为当下的设计师们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从点缀到功能性设计,让“垦青”傲立于行业的翘楚。

  在钟俊彦眼里,在桐乡发展的13年光景里,这座城市在变化、在发展,更在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了‘垦青’的邻居,这些‘邻居’的规模也是一个比一个大。”钟俊彦说,在这片土地上,“垦青”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个参与者。它见证了桐乡这1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之路,也成为这座城市当下的一股创新力量,驱动它“茁壮成长”。

  垦青拉链样品展示区。

  垦青(浙江)拉链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红太阳:创新驱动,跻身世界一流

  若你从远方来,不如留下来!

  因为这里栽有梧桐树,更有投资创业的沃土!

  2002年,浙江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入驻桐乡经济开发区,从那一刻起,董事长杨绍校的心,犹如一颗扎根土壤的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2004年,“红太阳”销售总额达1亿多元;2007年,销售总额突破5亿元;2015年,“红太阳”与兄弟公司“浙江高和羊毛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额近13亿元。

  这14年来,“红太阳”与“高和”的高速发展是桐乡经济腾飞的缩影,单从数字中即可触摸到桐乡经济跳动的脉搏,并见证和感受到桐乡发展与腾飞的不竭动力。

  一条从“打工”到“创业”的突围之路

  大学毕业后,老家在四川巴中农村的杨绍校毅然放弃了成都和重庆好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作机会,选择留在了桐乡。像很多毕业生一样,进入我市一家贸易企业,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打工生活。然而,始终有一个念头在提醒他——“创业”,他认为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时光流逝,创业的想法却从未减退。一步一步,步步为营,都在向创业目标靠近。

  1996年,正值他所在的企业走下坡路,杨绍校认为,是时候创业了。从起初收购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到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创业没有捷径,必须经历艰辛和困难。”这是杨绍校一直信奉的理念,当遇到问题与困难时他并没有慌不择路,而是努力“闯过去、留下来”,并创立了一家小规模的毛纺类企业。

  2002年,杨绍校与兄弟杨少位整合了当下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并共同创办了浙江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对于缘何落户桐乡经济开发区,杨绍校至今记忆犹新,“桐乡经济开发区及时转变思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我对在这片热土上创业更有信心。”他回忆,那时候,很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其实并没有现在强烈、主动,尤其是关乎一些项目审批的手续,都是需要企业方自己一个个部门跑、一个个科室去了解政策。

  然而,开发区招商人员的贴心服务及办事效率令他“惊讶”,更多的是一种“欣喜”。

  2002年9月2日,杨绍校拿到了“红太阳”的营业执照,并于当年10月初,打下了开建的第一根桩。“这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可以说创造了奇迹。”他说,由于涉及外资金额,一般情况下,“红太阳”基建的前置审批,需到省里审批,而且时间跨度需在3至5个月。“‘红太阳’的前置审批几乎实现了全程代办,并进入绿色通道,边建边审。”至今回忆起来,杨绍校的眼神中依然流露出感激之情。他说,之于企业而言,效率就是效益。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督促,政府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由于原料来源、销售渠道等条件的成熟,“红太阳”在2004年就实现了销售额突破1亿元。“企业能做的就是安心生产、尽快产生效益,这是给这片土地及桐乡经济开发区最好的回馈。”杨绍校的话朴实而又真挚。

  “机器换人”换出效益与品质

  2005年,在国内市场闯荡了3年后,杨绍校萌发了要到国际市场上淘一淘金的念头。在国际市场闯荡,没有几招过硬的本领可不行。于是,一场关于设备革命的热潮在“红太阳”掀起。

  由于资金有限,杨绍校将目光锁定在了“二手进口设备”上。他斥资2000多万元,购买了4(台)套进口流水线。“在那时,人口红利还依然存在,机器与人工最大的差别在于质量。”他坦言,人工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而质量恰恰是国外客户对产品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尤其是意大利的客户,对于质量的要求相当高。

  为了容纳这批二手进口设备的流水线,杨绍校特意扩建了车间。运行了几个月下来,他发现,扩建车间4条进口设备流水线的产量几乎等同于当初“红太阳”另外所有车间产量之和,而用工数量仅仅只有原来的30%。

  在“机器换人”浪潮的推动下,2007年,“红太阳”的销售总额突破了5亿元,其中近40%是出口订单,出口国家以欧洲为主。

  2008年金融危机,国外不少企业难逃一劫,国内也出现了一波“倒闭潮”,杨绍校不但没有缩手缩脚,反而“大张旗鼓”,以平时三分之一的价格,在澳洲与欧洲收购了大量的进口设备。“专门组织了20多个人,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在国外拆卸设备,整整装了150个集装箱回国。”杨绍校告诉记者,这就是“浙江高和羊毛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批设备。

  就这样,“红太阳”的兄弟公司——“高和羊毛”应运而生,由杨少位负责打理。“高和的基本立意在于高效、和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高和’的起点更高,通俗地来说,‘高和’是‘红太阳’的更高级别车间,其规划与定位就是面向世界一流纺纱工厂服务的梳条工厂。”浙江高和羊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位如是说。

  换言之,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让“高和”成为集洗毛、制条、羊毛条功能性处理及特种天然纤维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新型企业,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同类行列。

  然而,早已尝到“机器换人”甜头的杨绍校,更加大了前行的步伐。据有关数据统计,去年“高和”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并在梳条车间和洗毛车间新购置了两条高端进口流水线,其高品质羊毛条产量增加了3000多吨,效率和产值提升了30%,总产值近7亿元,成功实现了零土地技改。

  “今年,‘高和’的目标是突破8亿元大关,与此同时,我们的产能规模已跃居全球前三。”杨少位对“高和”的未来信心十足。

  在尝试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两化融合”成了企业追逐的目标。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于信息化建设,“红太阳”早在2004年就已启动建设ERP管理系统。原料采购、办公自动化、合同跟踪、订单管理……每一道环节,都在该系统中有一个清晰的界面,并通过系统控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高效对接。

  “红太阳”的每一个合作客户,都会在系统里有着一份独立的档案,除了档案,还有对该客户的信用评分等综合评价。“通过评分,有助于对客户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也在之后合作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出更加精准的选择判断。”杨绍校补充道。

  如果把企业的发展看作是一辆前行的汽车,那么管理创新是其中一个车轮,而另一个车轮必定是技术创新。

  近年来,“技术创新”成了不少企业主挂在嘴边的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然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更是核心驱动力。

  作为传统行业的“红太阳”与“高和”,如何在这场“技术创新”大战中有所收获。杨少位认为,这其中的创新必定与“工艺”有关,说得简单些,只有工艺提升了,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杨少位举例,譬如,在毛条的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毛条梳理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羊毛中的杂质和草屑,但是通过机械针布去除杂质和草屑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羊毛纤维。“如今生物技术正在被广泛运用,可不可以培养一种生物菌,只吃草不吃毛。”杨少位打趣地说,这目前仅仅是他的一种假设与畅想,但一旦成功,这将会对该行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每一个创新的举动,都是将一个个奇思妙想化为现实。正如“红太阳”和“高和”的一路前行,这其中凝聚着一家企业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背后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

  浙江红太阳毛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整洁的化验室。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