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读陆抑非《槜李图》想到的

2016年11月28日 09:2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高逸仙

  众所周知,君匋艺术院库藏有钱君匋先生捐赠的4083件藏品。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数字等同于馆藏总数。其实不然,院内藏品是在不断征集中持续增加的。今天介绍的陆抑非《槜李图》便是征集作品之一。

  陆抑非(1908-1997),中国花鸟画大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1979年秋,患胃癌,手术后由张慕槎题号“苏叟”,此后,多以苏叟为号。

  师古不泥古

  上世纪30年代,陆抑非享誉沪上,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有“江南花鸟画四大才子”之美誉,俗称“四大花旦”。四人的花鸟画,注重写生,造型生动,笔墨精到,并各有侧重,江寒汀写生功力最强,陆抑非在师古上的功力最全面深入,张大壮和唐云则更多传承了文人画的特色。

  陆抑非定居沪上时,其内兄孙伯渊在上海开设“集宝斋”经营字画,陆抑非得窥古代名家真迹,并临摹过周之冕、陈洪绶、林良、吕纪、新罗、南田等前辈的大量原作。1937年,他又入吴湖帆门下,出入“梅景书屋”,遍临吴氏所藏历代书画作品,画艺日益精进,最终成为“四大花旦”中学习传统功力最为深厚者。

  陆抑非师古却不泥古,他于花卉、翎毛草虫,工笔、写意、没骨、兼及泼墨,无所不长。他主张画宜兼工带写入手,工笔可上追两宋,写意可继元人水墨,并明人大写,且经过几收几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其艺术道路,也正是实践了这一主张。

  出新接自然

  1959年,陆抑非应潘天寿的邀请赴浙,执教浙江美术学院。自其定居浙江后,受当地盛行的大写意画派影响,慢慢转事粗笔,师吴昌硕者为多,得深穆华滋的秒蒂。这种风格延至晚年,笔头日见粗犷老辣,老而弥笃。《槜李图》即创作于此时。是年,陆抑非80岁高龄,正值君匋艺术院建院庆典,钱君匋先生为了充实库藏,开列了沙孟海、陆俨少、陆抑非、郭仲选等浙江的书画家,让艺术院专门人员前去操办。

  据时任桐乡市文化局副局长的鲍复兴先生回忆,当时正值桐乡珍果槜李成熟之际,他们买了槜李去拜访陆老。陆老高兴地说:“这是好东西,我还是年轻时见过。那天正好在吴昌硕先生家,有人送槜李来,缶老只分了一颗给我尝鲜。槜李是嘉兴名果,今天才知道产在桐乡。过去不容易吃到,你们给我这么多,可饱口福了。”陆老当时就决定给艺术院画一幅《槜李图》,并要求下次送几张带树枝的槜李照片给他,以便他构图时参考。《槜李图》就这样自然诞生了。

  但见画面右侧出枝一根,枝上硕果累累,颗颗鲜果殷红中透着翠绿,翠绿中又带着粉白,把名果上面的果粉都画出来了,足见陆老用色之大胆而精妙,让人看到画中之李,就已经垂涎欲滴了。枝叶的正反穿插,用不同墨色表达,显得自然而精神,枝干的用笔遒劲而富有变化。

  落款几乎占了画面一半:“槜李色绿透殷红,味甘鲜多汁,和一般李子不同,可吮甘浆而留其皮,江南稀有之珍果也。此果以嘉兴桐乡所产为最佳,春秋时越败吴于槜李,即今之嘉兴也,《公羊传》作‘醉李’,古文艺家即以名果槜李号嘉兴焉。今君匋艺术院建立于名城名果园之中,和乌镇、茅盾故居、石门湾丰子恺缘缘堂鼎力为桐乡三名胜,何可不令豪生,一颂其盛耶,写名果槜李以作贺。1987年岁次丁卯深秋虞山陆抑非并识。”洋洋洒洒一百七十多字,简直就是为槜李,为桐乡,为君匋艺术院量身定制了一张名片。

  书画双绝壁

  陆抑非书法早年从颜、欧入手,遍及唐宋名家。晚年一般人都渐次疏懒,而陆先生却更有志于书道,他大量临写张旭、怀素及宋代苏、米、黄等大家,专攻草书,晚岁书法大进,成就斐然。所作行草起伏跌宕,别具风格。王伯敏先生有诗云:“兰草中秋帖,梅花欧柳枝。非翁年八十,为此半成痴。”亦是盛赞陆老书法功力深厚,且能以书入画,书画双壁,艺近乎道矣。

  此《槜李图》落款,以枯湿、浓淡和轻重相间的笔墨技巧,以上下参差、左右映带、顺其自然的章法变化,写得行云流水,神韵潇洒。从整体画面来看,书法虽有抢风头之嫌,然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又岂能一一分清。用陆老自己的话说:“以画入书,姿态无穷,以书入画,遒劲生动”,甚是恰当也。

  槜李·槜李图

  几颗槜李成就了画家陆抑非《槜李图》,君匋艺术院亦多了一件有特殊意义的藏品。本来,文章写到此处就该结尾了,然而,作为槜李的家乡人,还想为这种神奇的果子再说几句。

  槜李,果行扁圆,底色黄绿,皮色殷红,果皮密缀黄斑,附有一层白色果粉,果蒂处有一指甲划过的痕迹。成熟的果子,用手揉一下,皮上撕开一个口子,用嘴一吸,里面的肉浆徐徐入口,其味醇似酒香,十分浓烈。可谓“琼浆玉液”也。槜李味美,却难以大面积培育。所谓橘逾淮而化枳,梅渡江而成杏,槜李更加如此,一墙之隔,“其味即逊”。仅桃园村数百亩土地上所种果子,味才正宗,一出桃园村,品质就不同。

  不仅如此,槜李还是一种有故事的水果。相传在吴越战争时期,越国西施前往吴国路上,病倒了,是百姓的一篮槜李救了西施。此后槜李果皮上多了一个手指掐过的痕迹,百姓给它取名“美人掐”,又叫西施指痕。至今,人们还以此作为辨别槜李真假的标准。故事并非子虚乌有,我国最早编年史书《春秋》中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五月,越败吴于槜李。”在这场著名的槜李大战中,槜李是地名。桐乡画家朱梦仙在重修的《槜李谱》中写到:“槜李,始见于东周。吴伐越,大战于槜李。”据此虽不能知其起源于何时,亦可推知必先有果名而后名其地也。故其历史之久远,在果实界中,堪称独步矣。

  历代文人留下许许多多与槜李果有关的作品。南宋诗人张尧同《净相佳李》中写到:“地重应名果,如分沆瀣浆。因思吴越事,不敢尽情尝。”清初诗人朱彝尊也有“听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抓痕添”的佳句。清朝著名金石书法家张廷济在父亲去世32年后用槜李祭祀……

  读到这里,我想各位一定理解了陆老创作《槜李图》的心境了吧。

  槜李,它不仅仅是一种果子,还是一首诗,一张画,更是一种文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